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初稱祁家拱北。至第六代出家人祁道和時期,因該拱北建築規模宏大,遂改名為大拱北。它是戛迪林耶門宦的總拱北,轄有甘肅、寧夏、青海、陜西、四川等省區的40多座寺、亭、靜修地和拱北。原建築院落層疊,華麗精致,主要有禁亭院、陵園、經堂院、禮拜寺、經文學校、花園、住宅院等。1928年毀於兵燹,所藏古籍文物喪失殆盡。1932年,由其當家人馬永觀等主持復建,相繼建成磚木結構的3層八卦形墓廬、禮拜寺院、前後花亭院、東北院等主要建築。“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墓廬被毀。1981年由當家人楊世俊主持在過去基礎上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