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請問《詩經》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為什麽

請問《詩經》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為什麽

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 統統把這壹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

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詩詞,經歷了多次嬗變,幾千年來不斷發展。有文字可考的傳統詩詞可以追溯到遠古堯舜時代的民謠《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周朝出現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詩經》,匯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詩歌,並經過篩選編成三百零五篇的詩集。《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

詩的演變

我國是詩的國度,詩歌創作歷史悠久,從原始社會人們的口頭創作,到極盛時期的唐朝,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詩的體裁隨時代而發展,演變,由簡單到繁雜,由壹體而至於多體,由比較自由而變為講求格律。至唐代而集大成,各體皆備,無調不有,風格眾多,呈現出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的壯觀。以後就只有風格的變化,而體裁則幾盡於唐。這裏只簡單介紹幾種詩歌的體裁,從中可把握詩歌的發展脈搏。

詩經: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分《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包括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其中民歌部分《國風》是《詩經》的精華,成為我國文學現實主義的源頭。詩經主要采用"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比就是譬喻。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開頭以引起所詠之詞。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詩經在形式上多數是四言壹句,隔句用韻,但並不拘泥,富於變化,兼用雜言。

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它是《詩經》以後的壹種新詩體。至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以後,"楚辭"就成為壹部總集的名稱。"楚辭"開創了我國文學浪漫主義的風格,並形成了新的詩歌形式"騷體"。

漢樂府民歌:漢音樂機關搜集的民歌,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將自漢至唐的樂府詩分為十二類,漢樂府民歌則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和"雜曲"三類中,相和歌中尤多。這些民歌"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高度的思想性,繼承並發揚了《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漢樂府民歌最大的藝術特點上它的敘事性,主要表現形式是雜言體和五言體。

古詩十九首:始見於蕭統《文選》,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其中壹部分代表了文人五言詩的最高藝術成就,也標誌著東漢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新階段。詩歌內容較為復雜,流露出濃厚的感傷情緒,但藝術成就較高,在我國文學發展過程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漢魏詩:指建安、正始時期的詩,它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氣格超邁,風格慷慨悲涼,被稱為"建安風骨",漢魏詩重氣韻,雖不講聲病,而音節自然,它除了限於五言和雙句必須押韻外,沒有別的限制。

南北朝樂府民歌:南北朝樂府民歌是繼周民歌(《詩經·國風》)和漢樂府民歌之後以比較集中的方式出現的又壹批人民口頭創作,我國詩歌史上又壹新的發展。南朝樂府民歌,以《清商曲辭》中"吳聲歌"和"西曲歌"為主,多為情歌,體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內容豐富,北歌雖亦以五言四句為主,但同時還創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絕體,並發展了七言古體和雜言體,這也是南朝民歌所不及的。其中南朝的抒情長詩《西洲曲》和北歌的敘事長詩《木蘭詩》,為這壹民歌生色不少,《木蘭詩》尤為卓絕千古。

齊梁詩:其特點是:壹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以及"二句壹聯,四句壹絕"的格式。自永明迄唐初,作品大多均屬這種齊梁體。齊梁詩雖然回忌聲病,崇尚儷偶,但全篇不限句數,押韻不拘平仄,上、下句不相對稱,上、下聯不相粘連,不象律詩有嚴格的形式。

律詩:或稱格詩,講究格律,字句有限制,平仄有定位,壹般四韻八句,分為四聯,第壹聯做首聯,第二聯叫做頷聯,第三聯叫做頸聯,第四聯叫做尾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關系,叫做"對",即平對仄,仄對平。前聯和後聯的平仄關系,叫做"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後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聯對句第二字相壹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 ,第五句跟隨第四句相粘 ,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律詩按每句字數多少分為五言,七言兩種,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每句五個字,***同體40個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每句七個字,***56個字。

絕句:就是律詩的半截,或截取律詩首尾兩聯,或截取律詩後半首的,或截取律詩前半首的,或截取律詩中間兩聯的,所以又稱小律詩,或稱"絕詩"和"截句"。絕句分古絕和律絕,古絕為古體詩的壹種,不受律詩格律束縛,這些詩大多系仄韻,頗少平韻。律絕跟律詩壹樣,押韻限平聲韻腳,並且依照律詩的平仄,講究粘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