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從古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發展史,在這幾千年的發展中,我國的文化也越來越深厚。而且很多古人的智慧和技術是我們至今都無法達到的,那些古人的智慧結晶大多都凝聚在眾多的工藝品中流傳至今。現如今那些工藝品已經變成了壹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就像是壹個城市的地標建築壹樣。
每個城市的身後都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以及屬於他們自己的工藝品,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河北滄州市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標識。河北滄州市因為有壹座鐵獅子而被稱為獅城。滄州的這個鐵獅子重約32噸,它承受了數千年的風吹雨打,卻還是像原樣壹般屹立在滄州市中。但是這麽多年的守衛卻沒有換來壹個好的結局,鐵獅子最終還是被他守衛的那些人破壞了。
01
在人們發現滄州市的這座鐵獅子後,就派了許多考古學家前來研究它。最後經過考古學家的壹系列研究推定,它應該是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的時候被打造出來的。這座鐵獅子當時是坐落於滄州市的壹個寺廟前,在國內看來這座鐵獅子已經是目前國內流傳最久且體型是最大的壹座鐵獅子。
這座鐵獅子的鑄造非常的宏偉,給人壹種非常威武的感覺。鐵獅子整個獅身朝向南方,獅頭卻向著西南方,整個獅子給人壹種瞄準獵物準備出擊的感覺。在這座獅子的身上,還被印上了獅子王的稱號,而且背部還被雕刻上了蓮花寶座。最後史學家們根據壹系列的古籍翻閱推定,這座獅子應該是寺廟裏文殊菩薩的坐騎。因為在古代,文殊菩薩的坐騎壹直是獅子王,而且這個獅子的姿態等雕刻都表明它應該是在等待文殊菩薩的到來。
02
這座滄州獅子即使是放到現在去鑄造,難度都是很大的,更不要說對於當時的古代工匠。但古人的智慧也不可小覷,他們采用分塊鐵鑄,而後又分層澆鑄,使得這座鐵獅子佇立在此。或許他們也未曾想到,這座鐵獅子可以在這裏屹立千年不倒。這也可以看出古人鍛造技術的精湛,而我們要向古人學習的還遠遠很多。
但專家後來又根據《滄縣誌》的記載,認為這座鐵獅子有可能是周世宗專門為了為鎮海嘯而鑄造的,所以它還有壹個名字叫“鎮海嘯”。因為過去的滄州並不像現在的地理位置壹樣。過去的滄州靠近滄海,這裏的氣候環境並不好,滄海的海水經常泛濫,當地的百姓要時不時經歷海災。對於那時候的滄州而言,這樣的海災讓人們經受不住生活的風吹雨打。
03
後來這些村民集體籌資,請求當時壹位非常有名的鑄造師李雲來鑄造了這座鐵獅子,用來幫他們壓制海嘯。這些捐款的人和鑄造師李雲來,也就是被篆刻在鐵獅子身上的名字。關於鐵獅子還存在著另外壹個傳說,古時候的滄州是壹塊風水寶地,壹條惡龍看中了滄州這塊風水寶地,就想要發動海嘯來驅趕當地百姓們。壹次惡龍作惡的時候,被壹頭獅子驅趕出了滄州市,但由於惡龍依舊存在,所以百姓們為了讓它不再靠近滄州市,就修建了這座鐵獅子。人們為了表達紀念,便將這座獅子稱為鎮海吼。
為了保護這座鐵獅子,滄州曾特意請了蘇聯的文物專家。可蘇聯的專家提議讓他們做個亭子把鐵獅子護起來。結果鐵獅子因為無法及時蒸發水分,開始快速銹化。鐵獅子銹化後,他們拆了亭子,但又開始“折騰”鐵獅子。當時滄州市的人特意給獅子修建了壹個臺座,為了將鐵獅子安放在這個臺座上,他們將鐵獅子的腿部註入了很多水泥,這個舉動卻使得鐵獅子出現了大量的裂痕,為了修補這些裂痕,他們又將鐵獅子四周插上鋼管支撐,但是情況並沒有好轉,鐵獅子的裂痕又變多了。
結語
鐵獅子就這樣倒在了那些專家自作聰明的保護中,沒有了威武風姿。《尚書·蔡仲之命》中就曾言:“無作聰明,亂舊章。”若不是專家的不當行為,或許鐵獅子也不會損壞如此之快。因此,在後來的文物保護過程中,其處理手段也變得更加謹慎細微,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