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明朝蒙古降將哱拜造反真相,文官欺壓、克扣軍餉,以文禦武失靈

明朝蒙古降將哱拜造反真相,文官欺壓、克扣軍餉,以文禦武失靈

本文節選自《大明權力場》 出版機構:臺海出版社 哱拜本是蒙古人,在賀南山北面遊牧,嘉靖年間因部落之間的矛盾而投降明朝,被寧夏巡撫王崇古收留。明廷采取以虜制虜的政策,命哱拜統領2000私家兵在陰山、賀蘭山壹帶巡視。由於哱拜熟知此地的地情和虜情,加之本人驍勇異常,手下多亡命之士,其騎兵能壹日去三四百裏,如入無人之境。有哱拜在,賀蘭山壹帶的蒙古人竟然不敢近前。 前面講到萬歷十八年(1590年)明軍糾纏到蒙古人與回部、藏部的沖突中去,導致甘肅副總兵李聯芳戰死。為了應付即將到來的戰事,火落赤部主動進逼洮河,哱拜親提本部兵馬出擊。哱拜只巡視壹圈,竟然令火落赤部不戰而退。眼看兵鋒所至之處,對方紛紛規避,哱拜不禁洋洋得意。萬歷年間哱拜因功已升至副總兵。 明九邊重鎮 但萬歷年的形勢跟嘉靖年間形勢已不可同日而語。此時邊關已經再無大的戰事,哱拜和他的這支隊伍再無大的作用,過去那種優厚的待遇面臨縮水的結果。不僅如此,眼看哱拜沒有了利用價值,當地巡撫便有了裁撤之意。而此時哱拜的寧夏副總兵壹職也有其子哱承恩承襲。 當黨馨擔任寧夏鎮巡撫的時候,形勢更加惡化。黨馨為人刻薄、尖忌,經常與哱拜以及哱拜的將領劉東旸作對,將好馬換成劣馬,克扣軍餉,後來竟然借故打了哱拜兒子哱承恩二十大板。當萬歷十九年(1591年)冬季來臨的時候,黨馨克扣了士兵的軍餉與冬衣,士兵的憤怒已達頂點。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雙方的矛盾似乎再無挽回的可能。 萬歷二十年(1592年)二月,哱拜、劉東旸叛亂,殺黨馨,挾慶王,占據寧夏鎮,攻克中衛、廣武、玉泉營、靈州,並南下進攻固原。與此同時,哱拜又跟河套的火落赤部、蔔失兔部勾結在壹起。從成化年間起,寧夏、陜西、甘肅的形勢嚴峻起來。圍繞著河套,明廷與蒙古各部展開了反復爭奪,後來又增設三邊總制節制三邊。雖然經過隆慶和議,明廷與蒙古各部結束了敵對狀態,但是西北局勢仍然不安穩。如今哱拜突然反叛,對帝國的震動可想而知。 寧夏、播州 很快朝廷做出反應,任命三邊總制魏學曾為西北總督主持平叛事宜,另調總兵李昫、麻貴率領延綏、榆林、蘭靖、莊浪四鎮兵馬先期進剿。此時整個帝國都動了起來。都察院分管浙江的禦史梅國楨已經年過半百。此次哱拜叛亂對於他來說是個機會。就在朝堂上仍在為是剿是撫而爭論不休的時候,梅國楨上疏壹意主剿。他還建議遼東總兵李成梁帶兵前往。結果此議遭到了言官的反對,於是他便自薦擔任監軍。 文官中不僅梅國楨是這樣,甘肅巡撫葉夢熊、浙江巡撫常居敬更是這樣。葉夢熊願自籌糧草,征1500苗兵前往。常居敬也願自籌糧草,選1000浙兵前往。帝國早已經進入以文禦武的時代。這些文官比武官更好戰,更貪得無厭。無論是正統年間的王驥,還是成化年間的兩越、韓雍,抑或萬歷年間的葉夢熊,都是如此。為了展示他們的赫赫戰功,為了能夠封侯拜相,他們不斷地挑起戰事,引起民變,逼迫部落酋長和土司首領造反,以己方和彼方士兵的血肉為上升的階梯。 萬歷二十年(1592年)這場歷時半年的叛亂以官軍的勝利而告終。此次對叛亂的平息是迅速的,它沒有像前面幾朝那樣延續數年之久。這些都歸於萬歷皇帝對軍事的調度、組織能力,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整個萬歷朝,我們都可以看見皇帝對於軍隊建設的關註。這至少在萬歷朝是個非常大的亮點。不僅如此,當皇帝發現魏學曾對叛軍搖擺的時候,他果斷地罷魏換葉。這也可以看出皇帝的識人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決心。 蒙古部落 但我們也要知道的是,哱拜作為有功於大明的外族將領,因為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做出出格的舉動。帝國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換位思考。我們看見的只是叛亂發生後,那些文官為了立功而表現出的貪婪表情,以文禦武、官僚政治似乎在這壹刻失靈。從官兵進城後,叛軍與官軍的其樂融融,各級將領與哱拜的融洽關系,我們似乎可以感知這場戰爭的另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