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立中山大學廣西瑤山采集隊采集日程》,8萬余字,1929年廣州中山大學出版。
2.《中國獸學叢書》(第壹集),約16萬字,1928年廣州中山大學出版;《中國哺乳類學叢書》(第二集),1928年廣州中山大學出版;《中國哺乳類學叢書》(第三集),1930年廣州中山大學出版。
3.《生命新觀》,16.8萬字,1944年3—11月《海王》雜誌連載;1944年四川樂山武漢大學文化印書館初版,1962年臺北世界書局重版。
4.講義《植物生理學》,1952年西北農學院出版。
5.《氾勝之書今釋》,5.8萬字,195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
6.《從(齊民要術)看中國古代農業科學知識》,7.3萬字,中國農業科學研究叢刊之壹,1955年12月;1956年《西北農學院學報》第2、3、4期連載;195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
7.《齊民要術今釋》(1—4分冊),***97.6萬字;第壹分冊26.9萬字,1957年12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第二分冊23萬字,1958年3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第三分冊30.1萬字,1958年5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第四分冊17.6萬字,1958年6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8.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Book CH’I MIN YAO SHU英文32開本l07頁(中文書名《齊民要術概論》);1958年7月科學出版社第壹版;1962年12月科學出版社第二版;1982年4月科學出版社第四次印刷。
9.ON“FAN SHENG-CHIH SHU”,英文32開本68頁(中文書名《氾勝之書今釋》);1959年12月科學出版社第壹版;1982年4月科學出版社第四次印刷;日本學者岡島秀夫教授及其女誌田容子曾將此書從英文譯為日文,日本農山漁村文化協會1986年9月出版。
10.《齊民要術選讀本》,36.9萬字,1961年農業出版社出版。
11.《四民月令校註》,7.7萬字,1965年3月中華書局出版。
12.《兩漢農書選讀》,2.8萬字,1979年8月農業出版社第壹版,1981年11月農業出版社第二次印刷。
13.《農政全書校註》(父親的原稿為130余萬字,1965年脫稿,現出版的是經西農古農研究室整理過的,為107.3萬字);1979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壹版,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二次印刷,1980年9月臺北文明書局初版。
14.《中國古代農書評介》,7萬字,1980年5月農業出版社出版;本書經日本東海大學渡部武副教授譯成日文,日本思索社1984年9月第壹版。
15.《中國農學遺產要略》(1964年脫稿),6萬字,1981年3月農業出版社出版。
16.《農桑輯要校註》(1963年脫稿),17.2萬字,1982年3月農業出版社出版。
17.《輯徐衷南方草物狀》(1966年8月20日脫稿),1.7萬字,1990年5月農業出版社影印出版。 1.《中國植物學文獻評論》(Emil Bretschneider著),4.1萬字,1935年國立編譯館出版,商務印書館印行;1957年商務印書館再版。
2.《比較生物化學引論》(Ernest Baldwin著),9萬余字,195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3.《動態生物化學》(Ernest Baldwin著),37.5萬字,1956年11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4.《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38.3萬字(M.A.Κа6yлyков等著,與虞宏正、李萃麟等合譯);195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195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壹版。
5.《食蟲植物》(C.達爾文著)(1965年脫稿),24.4萬字,1987年9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1.《廣東北江瑤山初步調查報告》,1930年廣州中山大學出版。
2.《采集廣西瑤山報告及請開辟瑤山為學術研究所意見書——第三屆科學教員暑期研究會生物系工作報告》,1929年《科學月刊》第1卷8、9期,廣州中山大學出版。
3.《湘南之哺乳類》,1930年廣州中山大學出版。
4.《續記廣東北江瑤山哺乳類》,1931年廣州中山大學出版。
5.《二千年前的中國旱農——<;氾勝之書>;初步整理分析》,1.4萬字,1956年4月9日在北京自然科學史討論會宣讀。
6.《介紹<;氾勝之書>;》,0.6萬字,《生物學通報》1956年第11期。
7.《啥時割麥好》,0.5萬字,《陜西日報》1957年5月11日。
8.《探索<;齊民要術>;中的生物學知識》,0.96萬字,《生物學通報》1957年第1期。
9.《以“盜天地之時利”為目標的農書——陳旉<;農書>;的總結分析》,0.63萬字,《生物學通報》1957年第5期。
10.《元代的三部農書》,0.96萬字,《生物學通報》1957年第10期。
11.《從<;氾勝之書>;的整理工作談起》,0.65萬字,《西北農學院學報》1957年第4期。
12.《介紹<;便民圖纂>;》,0.29萬字,《西北農學院學報》1958年第1期。
13.《試論中國人民最早對甘蔗與棉花的利用》,0.97萬字,《西北農學院學報》1958年第1期。
14.《關中的祖國農業遺產》,0.48萬字,《科學與技術》1958年第4期。
15.《小麥分期收割試驗》,《西北農學院學報》1960年第2期。
16.《中國古農學》,約0.7萬字,1961年2月在北京參加民主黨派雙周座談會的發言稿。
17.《徐光啟和<;農政全書>;》,2.1萬字,1962年6月24—26日《光明日報》連載,後收入196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徐光啟紀念文集》。
18.《試論中國從西域引入的植物與張騫的關系》,2萬字,《科學史集刊》1963年第4期。
19.《試論中國古代農書的運用》,0.84萬字,《中國農業科學》1963年第10期。
20.《對嫁接的壹些揣測性解釋》,1萬字,《植物生理通訊》l963年第5期。
21.《復種與套種》,0.3萬字,《中國農報》1963年。
22.《苗—秀—實》,0.9萬字,《植物生理通訊》1964年第5期。
23.《明末以前棉及棉織品輸入的史跡》,約1萬字,《陜西農業科學》1985年第2期。 1.瑤歌(二百余首),3萬余字,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1928年9月第4卷第46、47期。
2.《參觀京、滬各地生物標本瑣記》,《自然科學》1930年9月第2卷第4期,1934年4月第18卷第4期。
3.《楊妹》,0.35萬字,《海王》1948年6月12日。
4.《憂讒畏譏——壹個詩詞故事》,0.34萬字,《海王》1948年。
5.《微生物和食物》,1.5萬字,《我們的書》叢書之壹,1950年開明書店出版。
6.《生命和水》,1.5萬字,《我們的書》叢書之壹,1950年開明書店出版。
7.《兩個十三年——為西農校慶三十周年而作》,《西北農學院三十周年校慶專刊》,1964年。
8.《農書系統圖》,1957年繪制。
9.《中國古代農書主要內容的演進》,1957年繪制。
10.《植物教學掛圖》(與辛樹幟合編,戈湘嵐繪圖),1953年出版。 1.《有機化學入門》,1951年中華書局接受出版,但未出書。
2.《食物制造原理》,約35萬字,系四十年代為四川樂山技術專科學校及高級職業學校開設“食品加工”課的教材。
3.《對整理校印古農書工作的芻議》,0.21萬字。
4.《棉花》(翻譯伯希和著作,譯至14章)。
5.《顏色是什麽》(壹)、(二)、(三),約2萬字。
6.《什麽東西有顏色?》,約1萬字,這是父親20世紀60年代為廣播電臺講座寫的講稿(有手稿)。
7.讀《焦氏易林》筆記,約20萬字。
8.讀《廣韻》劄記,約10萬字。
9.古農書校勘筆記,約1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