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熒惑守心
熒惑守心指的是壹種天文現象,“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時期,就出現了,史書記載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
始皇聽說了,就派禦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毀了那塊隕石。
2、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壹天,秦始皇還在迅遊,前面忽然出現壹個陌生人,攔住馬車。這人手裏拿了壹塊玉璧,不聲不響地塞給使者。
使者狐疑接過,未及開口,對方就搶先說了壹句話:“今年祖龍死”!擲地有聲。使者嚇得夠戧。“今年祖龍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龍,君之象。
意思是說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這句石頭般冷硬的話,掉臉兒飛快走掉,使者回過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3、荊軻刺秦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即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荊軻作為使者,攜帶夾有匕首的燕國督亢(今河北易縣、涿縣、固安壹帶)地圖連同秦國逃亡到燕國的敗將樊於期的首級。
以請求「舉國為內臣」的名義去朝見秦王嬴政。以便行刺秦王,挽救燕國。荊軻臨行前,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行。
高漸離擊築,荊軻和之,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返”,表達了自己義無反顧的精神。大家聽了非常傷感,皆垂淚涕泣。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前往秦國都城鹹陽。
至秦國都城鹹陽後,荊軻持送厚禮給秦王的寵臣蒙嘉。由蒙嘉進言:“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
恐懼不敢自陳,斬樊於期之頭,及獻燕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聽後非常高興,乃朝服設九賓,在鹹陽宮朝堂上召見燕國使節。
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壹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臺階。秦舞陽壹見秦國朝堂的那種陣式,不由得害怕的發起抖來,臉色蒼白。使秦國群臣大為驚詫。
荊軻只得對秦王說道:“北方蠻夷粗野之人,從未沒見過如此大的場面,未免有些害怕,請大王諒解。”王政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妳,妳壹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裏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壹卷地圖慢慢打開,直到圖窮匕現。
當荊軻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嬴政的袖子正要說話。秦王此時大驚,出於本能反應,起身掙脫開了荊軻,荊軻抓著的袖子被扯斷。秦王想將佩劍拔出,但劍太長,心裏又著急,劍沒有拔出來。
荊軻向秦王撲來,秦王環柱逃避,荊軻緊追秦王。旁邊雖有許多人,但是都手無寸鐵;而殿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定,沒有秦王召令是不準上殿的,官員中有個侍醫夏無且。
急中生智,拿起手裏的藥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因為荊軻揚要起手來擋避這個藥袋,而使他分了神。這時,壹邊的大臣對著秦王喊道“大王背負著劍鞘,背負著就能拔出來了”。
秦王抓住剛才夏無且制造的機會,將劍負於背拔出,剎那間斬斷了荊軻左股,荊軻因傷栽倒到地上,勉強坐起,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擲去,擊中桐柱,擦出火花。
嬴政再用劍砍他,荊軻用手去接,五個手指應聲而落。荊軻自知大事未成,倚柱而笑,對秦王說:“事情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我想活捉妳的。
壹定要妳同我們訂下條約來回報太子啊。”此時,侍從的武士已受秦王命令,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而秦舞陽也被侍從的武士砍殺於朝堂的臺階下。
4、秦始皇跑馬修金堤
當時正修著萬裏長城,天下的青壯男人都被征派走了。修堤監工大臣費盡吃奶的勁,也沒找來多少能幹的人。後來沒法,把那些老老小小的百姓,女人也都強征硬派,逼著到了黃河邊。
開工的時候,正是三冬嚴寒。多年的戰亂,把老百姓們折騰得壹貧如洗,個個穿著薄衣,又凍又餓,加上活重,“咕咕”“咚咚”地躺倒了許多人。
監工大臣看著百姓們怪可憐,就由著民工們慢慢地磨著幹活。壹冬壹春過去了,大堤沒增長多少。秦始皇聽說堤修得很慢,下旨殺了監工大臣,又換個新監工大臣。
這個大臣見前任被殺,壹上任脖子就發麻。他白天思,夜裏想,壹定得如期交差。他在州州縣縣,村村鎮鎮,都貼出告示,要每家每戶都必須出人去修金堤,不去就抓。
結果那些白發蒼蒼的老人,躺在床上哼哼叫的病人,上著學的頑童,剛生了娃娃的婦女,都被抓去修堤。修堤工地上,挖土、擡筐、打夯,活重得很,每天都有人累死。
監工大臣沒明沒夜地催著快幹!快幹!堤壹天天見長了,高了。修堤的人壹天天黑了,瘦了。汛期快到了,秦始皇又下了聖旨,十天要全部完工,聖旨壹到,嚇壞了監工大臣。
別說十天,再拖壹個月也難完工呀!他想早晚是個死,就冒死送上奏章。說十天實難修好金堤。秦始皇看過奏章,本要再殺這個監工大臣,又壹想光殺也不是個辦法。
天下人還會罵自己殘暴哩。但他仍不改限期,並說十天頭上他要來察看大堤。這壹下更害苦了修堤的老百姓。每天日夜幹,不能歇緩;沒幾天,堤上累死的人壹堆堆壹片片。
十天期限到了,秦始皇騎著馬來了,問監工大臣:“金堤完工了嗎?”監工大臣顫顫驚驚地說:“因沒有土,還有幾處沒有填平。”
秦始皇說:“我騎馬從西向東看看堤修的怎麽樣。我的馬回來時,金堤要全部修好填平。不然,小心妳的頭。”秦始皇對監工大臣說完,騎上馬,壹鞭打下,馬向東噅噅地跑了。
監工大臣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個辦法。下令把死人填在不平的地方,上邊蓋些土,就省好些土了。屍體填完了,堤還填不平。監工大臣又下令把病著的,不能動的民工也要填進去。
頓時堤上齊哭亂叫,百姓們誰也不願動手。監工大臣就命士兵下手。堤上哭的哭,喊的喊,士兵們生拖硬拽,把許多活生生的人也填進堤中,蓋上了土。
秦始皇騎馬很快跑了回來。平坦坦光溜溜的金堤壹眼望不到頭。他剛過去,老百姓都咬牙切齒地罵個不停。因此,百姓又稱為此堤為秦皇堤。
5、秦始皇封禪泰山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領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舉行封禪大典。封禪是古代統治者祭告天地的壹種儀式。所謂“封”,是指築土壇祭天。
所謂“禪”,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由於長期不舉行這種活動,大臣們都不知道儀式該怎樣進行,於是秦始皇把儒生召來詢問。儒生們眾說紛紜。
秦始皇聽了覺得難以實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開辟車道,到泰山頂上立了碑,舉行封禮。之後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禪禮。
百度百科-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