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何讀詩經

如何讀詩經

就具體閱讀方法而言,前人有不少值得我們繼承、學習的成功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壹個基本原則,就是孔子所提出的“思無邪”的讀《詩》方法,即要從正面理解詩意,不能想歪了,想邪了。《詩經》是中華文明大廈的支柱之壹,她與大廈的存在是聯系在壹起的,如果她歪了,那就意味著大廈傾頹。  其次是縮短與《詩經》的時間距離。也就是說,在觀念中,不要把她當作古詩,要看作就是自己或身邊人作的。即如朱熹所說:“讀《詩》且只將做今人做底詩看。”“讀《詩》正在於吟詠諷誦,觀其委曲折旋之意,如吾自作此詩,自然足以感發善心。”“千古人情不相違”,縱然《詩經》是數千年前舊物,事態萬殊,而人的情感反映則與今人無別。在略檢註解,疏通大意的基礎上,把她的意思品讀出來,而後與自己及身邊、眼前的人、事、物聯系起來,其中的道理、情感自然會汩汩流出,使自己進入情景之中,去體會其心靈的脈動。在這種情景下,妳可能會把外在的什麽賦比興之類,統統淡化,而感受的是她的精神力量。  其三是靜心平讀,反復涵泳,不可有絲毫私意摻雜。朱熹說:“讀《詩》之法,只是熟讀涵泳,自然和氣從胸中流出,其妙處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務自立說,只恁平讀著,意思自足。須是打叠得這心光蕩蕩地,不立壹個字,只管虛心讀他,少間推來推去,自然推出那個道理。”朱熹曾批評人說:“今公讀《詩》,只是將己意去包籠他,如做時文相似,中間委曲周旋之意盡不曾理會得,濟得甚事?”(上引皆見《朱子語類》卷八十)這就是說,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在詩上,而要通過反復涵泳,讓詩意自然流出,而與自己的情感、思想相融匯。王*明《傳習錄》中有訓蒙的《教約》,他說:“凡歌《詩》,須要整容定氣,清朗其聲音,均審其節調,毋躁而急,毋蕩而囂,毋餒而懾。久則精神宣暢,心氣和平矣。”(《王*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頁)這是讓《詩經》的精神匯入自己血液的壹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