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聊齋誌異 伏狐》很黃很暴力

《聊齋誌異 伏狐》很黃很暴力

《聊齋誌異伏狐》很短,卻講了兩個人與異性狐貍發生的不可言狀的故事。

這也是聊齋特色。

稍長的篇幅,往往只有壹個主角。

很短的篇目,卻常常有兩三個獨立卻類同的故事集合。

而《伏狐》的特色就是“很黃很暴力”,內容我就不宜多說了。

第壹段,男主角是個太史。

太史,至少得是個進士了。

在讀後感《小官人體制內的白日夢》裏,我曾說《聊齋誌異》裏有八個半太史。(讀書不細,最早統計是五個半,然後發文在豆瓣裏了。豆瓣不知怎地我有倆賬號,同名,發文的進不去也就無法修改了,在我不完全靠譜的統計記錄裏留下了壹個汙點。)

哪八個半,我就再重復壹遍吧,省得喜歡窮究的人辛苦地去翻頁面。(當然,這是我壹廂情願的假設,實際不會有人去窮究我的文字,因為讀聊齋的人口基數實在太小了。)

有名有姓的太史公分別是亦師亦友唐夢賚、吹牛皮的中央黨校叫獸姜元衡、迷失了的宗教信徒蔣超,隱去姓名但我們都知道是誰的漢奸之子王樛,知道姓但我們依舊難以確定的鐘太史,知道是吳興縣人士且十七歲就中了進士卻不知名的太史某(《黃九郎》)。

以及沒有名姓的倆,壹個在《伏狐》裏吃了正品威爾剛,壹個就是《小官人》裏做白日夢的官迷了。

這位吃了威爾剛的太史在北京被狐貍精給纏上,不得已,和買不起也租不起房的打工者壹樣,逃離北上廣。

雖然都是逃離,但個中緣由區別有天地之差,普通人只有羨慕嫉妒恨。

換我,所有的狐貍精都來吧,讓我迎戰妳們,如同保衛莫斯科的戰士,決不離開五環壹步。

欠下風流債的太史肯定不是山東人,因為他逃離的方向是涿州,也就是來到了三國猛將張飛的老家,床上表現比張飛還猛。

何以至此?

吃了藥了。

有人往他住房間門縫裏塞小紙片,哦不,是“門外有鈴醫”。

在沒有電線桿的年代,老軍醫們就靠壹種形狀像甜甜圈的鈴鐺來發展客戶的。

甜甜圈鈴鐺有個學名,叫做虎撐,傳說是孫思邈發明的,主要是用來給老虎做手術用的。

老虎越來越少,於是就成了遊醫手中的招攬工具,這玩意至少宋代就有了,上海中醫學院醫史博物館收藏著壹件宋代的。

虎撐死沈死沈的,大的在壹市斤上下,中間能塞進兩三根手指,小的只容壹指,雖然老北京人戲稱其為鐲子,卻並不能像鐲子戴在手上,搖晃時套在指頭上,指頭指向天空,狀似練習壹二三指禪。

中空的圈腔裏有二到四顆不等的金屬球。金屬球在腔體裏撞擊,發聲,由腔體放大,並經過腔體外研壹圈開口向外傳播。

使用也有壹些講究。

比如搖動虎撐時,舉過頭則表明高手在民間,平肩則表示除了疑難雜癥都能對付,放在胸前的就只能看個感冒拉肚子小毛病了。

看病不掙錢,只是交個朋友,所以,遊醫和今天的醫生壹樣,靠賣藥養家糊口。

因此,遊醫不能在藥店門口搖動虎撐。

為了掩蓋其背後的事實,藥店和遊醫合起夥來編了壹個故事,什麽藥店供奉孫思邈,不能驚動之類的。

金庸迷如果讀書仔細,會在《飛狐外傳》、《連城訣》和《倚天屠龍》裏找到這種獨門兵器。

紅樓迷如果讀書仔細,會在第98回看到賈寶玉的病就是請遊醫治的,至於治得好治不好,完全是看運氣了。

遊醫也有聖手。

大名鼎鼎的李時珍,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幹過遊醫。

所謂三代名醫,沒有遊醫的技術積累,不會有李時珍的今天。

反推,李時珍的爺爺爹爹做遊醫估計也做得不錯。

壹般進士的年齡都在35歲以上,太史某也大體要符合這個規律,在某些領域,技術退化不可避免,應付年輕喜歡暴力XX的小狐貍著實吃不消。

於是,把遊醫喊住,“我有病。”

“我有藥啊。”遊醫啥沒見過,立刻明白了太史公的難言之隱何在,給了壹整瓶藍色小藥片。

這個遊醫是有良心的。

同時,又是馬虎的。

藥品是正品,服用方式則忘記告訴太史公了。

太史公掐算著狐貍精到來的鐘點,用溫水全吞下肚。

鋼鐵直男就此變成了鋼鐵俠。

後面不說了哈。

第二段是蒲松齡的老鄉,淄川某秀才。

此人擅於撩妹,在沒有momo,X信的時代,在壹個四線小城竟然也能屢屢得手。

何故?

蒲松齡說了,全淄川都知道,他有“嫪毐之具”。

嫪毐是什麽人?

秦莊襄王是秦始皇的養父,呂不韋是秦始皇的生父,嫪毐則是秦始皇非正式的繼父。

能夠獲得這個繼父資格全憑實力,大家不要被第五代《荊軻刺秦王》給誤導,嫪毐其實頗具男子氣。

雖然沒有180平方米,也沒有1.8米,卻肯定有個18厘米,這還是正常狀態下的數據測量。

後面的也不說了哈。

今天到此為止,拉燈,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