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氣功與靜坐法很相類似,但實質不同。靜坐法是專講住心的,也就是專門安靜神經。其安靜神經的方法,或住頂上,或住眉間,或住宮,或住丹田,或住身內,或住身外,或住有相,或住無相等,難以枚舉。而柔氣功的修習法,則是利用身內的天然內息以作安靜神經的壹種特殊功法。內容簡易、圓融、自然,凡老弱過甚或有嚴重疾病的人,當以此法修習,最為穩妥。
有人講柔氣功修習法見效很慢,但根據本人經驗,只要信心堅,決心大,能夠去除雜念,真正達到虛靜的境界,見效還是很快,並且功夫不易退化;因為隨時隨地,只要心靜息平,就是柔氣功的持續,不壹定要在座上才是行功,這是本法殊勝之處。
這裏還要特別提到,過去流傳的很多靜功方法,大都專以意守某壹竅道為秘訣。本來為了安靜神經方便起見,意守某壹號道,是可以的,但這只是暫時的權宜方法,若把它當作究竟,結果守上者多得氣逆充血;守下者每致夢遺滑精;守中者難免痞滿脹膨,這與柔氣功的活潑自在,相隔天淵,因為,竅只是身上的壹點。不管他怎樣重要,牢守了就不免有所偏頗。
柔氣功的實修
依照壹定姿式(雙盤、單盤或天王座,總以舒適久坐不疲為好),坐定之後,將全身自內而外,完全放松,務使自在舒適,沒有壹絲的執礙,其氣能自然下沈於丹田為主旨。精神方面也要完全松開,務使放下萬緣,無著無住,安泰自在為要。
然後壹口吐濁氣壹到三口,吐氣之後,口不要立即閉上,讓氣由口鼻自然進出三五分鐘。然後合口,兩目隨之輕輕閉合,或垂簾看鼻尖(功深時,開目做功也是壹樣。)凝住片時。遂以意微斂目神,由兩眉間向頭上直視,上透到至高無上之際,透愈高,視愈廣,以至其大無外,與大自然合為壹體,微停。再將心神徐徐內攝,仿佛大自然被壹同收縮,合為壹氣,猶如壹道虹光,貫註頂上。稍時,然後向前照註天目,微停,又至山根,復微停,再由之入內而下,直註射至臍後腰前而微下的丹田所在。兩耳也隨之傾聽在那裏。這就是回光返照,凝神入氣穴。
氣與心是有連帶關系的,因心思寧靜,鼻孔裏的呼吸,自然微細若停,而腹內微有動蕩的內息,遂亦自然與心合化而歸根到氣穴深處,這與垢水的不被風搖,自能徐徐沈澱,而返澄清的道理壹致。所謂心靜則氣平,不調之調為上”。於是神與氣合,情與境忘,初時尚覺腹中壹息盤旋,婉轉悠揚,不出不入;久則腹中動息,亢然自住,內氣不出,外氣反進,此真正胎息成功之初步景象。此後繼續努力,腹中自有暖氣發生,但須深知此暖氣的發生,也不過是氣功當中的壹種景象。平平常常的,切記不要歡喜執著。則暖氣可以愈生愈旺,日積月累,自能沖開尾閥,沿背貫項,循前而下,復返丹田,以至周遍四肢百骸,皆是自然而然的功驗。壹切應以坦然自在的態度應付它,有了不驚喜,沒有不著急,總以氣靜念無,心平息勻為首要,其它皆非所知。如能如上所持,可以練液化血,煉血化精,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生化無窮,皆自然而然;壹切內外氣機變化的虛妄境界,也自可泰然相處無已。
柔氣功修習註意事
(壹)柔氣功修習,乃是在虛靜的基礎上,神安息定,自然相依而合化,不可勉強,否則以心逐息,流弊無窮。
(二)若精神散亂,妄念紛起,甚至煩躁不寧,應當松開意識,若有若無,經過壹段時間,自然會趨於平靜安穩的境地。
(三)若精神恍惚,昏昏欲睡,當抓緊調整內息,明了其行住起止的相狀,自可振作精神,脫離沈陷景象;或者順其自然,充分大睡壹覺再坐。
(四)煉此功夫,最要緊是除定時作功外,每日行住坐臥,必念茲在茲,則收效迅速,自無流弊。
(五)實修本法,只要能虛極靜篤,神氣相依,則大本已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