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網絡上搜索郭沫若的名字,就會發現郭沫若身上有太多的爭議。無論人們對郭沫若的爭議有多大,有壹點是肯定的,就是郭沫若確實有能力。看看郭沫若擁有的頭銜吧,新詩的奠基人之壹、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壹、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壹等。
上面這些頭銜,很多人努力壹生可能也不能擁有其壹。關於郭沫若最著名的謠言就是被魯迅罵,?遠看壹條狗,近看郭沫若?。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關於魯迅對郭沫若的態度,他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壹戰線問題》寫道:
我和茅盾,郭沫若兩位,或相識,或未嘗壹面,或未沖突,或曾用筆墨相譏,但大戰鬥卻都為著同壹的目標,決不日夜記著個人的恩怨。然而小報卻偏喜歡記些魯比茅如何,郭對魯又怎樣,好像我們只在爭座位,鬥法寶。?那麽,撇開爭議,郭沫若的考古學成就有多高呢?近代中國有四位研究甲骨文的頂級學者,被稱為?甲骨四堂?,而郭沫若就是?鼎堂?。郭沫若對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流亡期間,其中《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收錄的《蔔辭中之古代社上會》壹文,是代表他甲骨文研究的巔峰之作。
當時有這樣壹個現象,大凡出現難以識別的文物,幾乎都找郭沫若的論證。安徽博物館裏有壹件名為雲紋五柱器的文物,造型奇特,很像我們日常使用的路由器,因此廣為人知。雲紋五柱器整體構造分為兩部分,上部為五個並列矗立的圓柱,鑄在好似屋脊的短柱基上,長短粗細相同,距離互等。下部是空腹方座,圓角方形,四壁微鼓,四壁和柱基都鑄有漂亮的雙勾雲紋。
這件文物出土於1959年,地點在皖南屯溪市西郊修建飛機場。安徽考古專家弄不清這件文物的用途,曾專門請教當時的考古權威郭沫若先生,但他端詳了半天也弄不清具體用途。甘肅涇川在上世紀70年代發現了舍利子,經郭沫若鑒定為國寶級文物。諸如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足以說明郭沫若在考古學上的成就。
郭沫若晚年,由他主編的大型甲骨文匯編《甲骨文合集》,被認為是新中國古籍整理研究的最大成就。總之,郭沫若在考古學上的成就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