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檳榔是中國名貴的南藥,可以止咳消滯、除痰息喘、消炎去腫、行氣利水、還能治痢、麻痹腸道寄生蟲病、固齒的功能。
(2)、檳榔皮能治瘡,故檳榔又有“洗瘴丹”別稱。
2、檳榔的成份:含生物堿0.3%~0.6%,主要為檳榔堿,其余有檳榔次堿,去甲基檳榔堿,去甲基檳榔次堿,檳榔副堿,高檳榔堿,異去甲基檳榔次堿等,均與鞣酸結合而存在。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亞油酸、硬脂酸等。尚含鞣質及檳榔紅色素。
3、檳榔堿的主要作用:
檳榔能使絳蟲蟲體引起弛緩性麻痹,觸之則蟲體伸長而不易斷,故能把全蟲驅出;檳榔堿對豬肉絳蟲有較強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蟲各部都麻痹,對牛肉絳蟲僅能使頭節和未成熟節片麻痹;檳榔對蟯蟲、蛔蟲、鉤蟲、肝吸蟲、血吸蟲均有麻痹或驅殺作用;對皮膚真菌、流感病毒、幽門螺旋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檳榔堿有擬膽堿作用,興奮膽堿受體,促進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腸蠕動,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滴眼可使瞳孔縮小。
4、古籍根據:
(1)、《名醫別錄》:“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殺三蟲伏屍,療寸白。”
(2)、《藥性論》:“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堅滿氣,下水腫,治心痛,風血積聚。”
(3)、《本草綱目》:“治瀉痢後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息。療諸瘧,禦瘴癘。”
5、
參考資料:
/v113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