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秦始皇在統壹六國前還是秦王政的時候,秦國內經濟是屬於“戰時***產主義”,百姓只管耕戰,農民的產出全部用於戰爭,統壹後,秦在原六國推行這壹政策,北伐匈奴,築長城;南征南越,修秦直道;大規模的秦陵和阿房宮。對於農業經濟國家不堪重負。漢武帝北伐匈奴數十年,同樣使經濟瀕臨崩潰,文景之治的老本吃光,漢帝國被嚴重削弱,社會弊病很多。
軍事:秦始皇滅六國統壹天下,派蒙恬北伐匈奴,教匈奴南下而不敢牧馬,滅南越設郡縣;漢武帝對外采取軟硬兼施的手段,壹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漢朝初期對匈奴的和親政策,從元光六年(前129年)開始對匈作戰,派衛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西南,消滅了夜郎、南越政權,先後建立了七個郡,使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央王朝版圖。在東方,他於公元前109年至前108年派兵消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半島),並將衛氏朝鮮的國土分為四郡,分別為: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及玄菟郡。
文化上秦始皇焚書坑儒,以法家的強硬手段統治中國;漢武帝獨尊儒術,排斥百家。其實兩個人都是為了統壹思想,漢武帝實質上是“儒表法裏”,沒什麽區別。
對兩個人的評價都是太過暴虐,秦始皇焚書坑儒,殺戮太大;戰爭、大型工程勞民傷財;窮奢極欲,滅六國後將原六國後宮悉數移至秦後宮,在死後大多數陪葬。漢武帝窮奢極欲,除大事營造之外,曾為求汗血寶馬多次遣李廣利遠攻貳師城,大耗國力。晚年更迷信方術,追求長生不老,為財政增加了沈重的負擔。又寵信江充,導致太子劉據起兵誅殺江充(巫蠱之亂),因滅太子全家,並逼死太子的生母衛子夫皇後,僅余太子之孫劉病己(後為漢宣帝)壹人。漢武帝晚年得子劉弗陵,甚愛之,有廢立之意[來源請求]。巫蠱之亂後,立劉弗陵為太子。太子即位前不久,其生母鉤弋夫人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