簉讀法是zào
1.漢字解釋
副,附屬的。又如:簉弄(小曲,壹說雜曲);簉室(舊時稱妾)排列[arranged]。如:簉羽(排列齊整,若飛鳥的羽翅);簉鷺(形容百官朝見時整齊的行列)匯集;充滿[full]英袞簉朝。——南朝梁·江淹《為蕭讓劍履珠禮表》又如:簉集(萃集;湊集)
表數量,指百斤黃金[帝]既東下,黃金壹斤為餅,百餅為簉。至有百簉。——《南史》又如:簉乏(臨時充數)
2.古籍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初救切,音遚。倅也,齊也。《左傳·昭十壹年》泉丘人有女,夢以其帷幕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僖子使助薳氏之簉。《註》簉,副倅也。薳氏之女為僖子副妾,故納泉丘人女,令副助之。《張衡·西京賦》屬車之簉,載獫猲獢。《註》簉,副也。
又《正字通》齊飛順疾也。簉羽鵷鷺。見《唐書》。又《馬融·長笛賦》聽簉弄者,遙思於古昔。《註》簉弄,小曲也。
3.發展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註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註了音也讀不出來。
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壹個漢字註音,反切上字與所註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註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註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唐代守溫和尚在分析漢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基礎上,制定了描述漢字語音的三十六字母,說明當時中國的語音分析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漢字來表示這些聲母和韻母,因此,這樣的字母沒有進壹步發展成拼音文字。
1500年前我國部分穆斯林少數民族中曾經使用“小經”文字,這種文字是壹種阿拉伯文字。用阿拉伯字母來拼寫漢語,比唐代守溫用漢字來表示聲母和韻母又進了壹步。
***有36個字,其中4個字母是特有的,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用來拼寫漢語的拼音文字,它不再帶有漢字的痕跡,完全采用拼音字母。“小經“同時也為東鄉、撒拉等民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