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的詳細介紹。
郭璞(276-324),河東聞喜縣人,西晉建平知府國源之子。東晉時期的壹位著名學者,不僅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而且是道家和數學的集大成者,是遊仙詩的創始人。西晉末年,戰爭即將打響。郭璞逃離江南,先後在宣城、丹陽參軍。金元時期,郭璞升任左郎中,遷居尚書郎,並擔任王敦將軍的文員參軍。324年,駐守荊州的王敦被殺,時年49歲。事後,郭璞被追授為“弘農提督”。晉明帝在玄武湖畔建郭璞紀念碑,名為“郭公墩”。郭璞的兒子杜瑙被任命為何琳知府。郭璞曾經註釋過《周易》、《山海經》、《穆傳》、《楚辭》、《楚辭》,今天風水大師們在《辭海》或《辭源》中隨處可見郭璞的註釋。郭璞的代表作是《遊仙詩十四首》和《符江》。雖然他的作品多涉及玄理,但他的詞作絢麗多彩,境界也有所拓展。?詠懷和當時的玄言詩不壹樣。《隋書經典誌》共十七卷,郭弘農集為明代所編。郭璞花了18年的時間對《爾雅》進行研究和註釋,用當時流行的方言名稱解釋古代的動植物名稱,並為其作了註釋和繪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工具書。郭璞首創的動植物圖示分類法,也為唐代以來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用。從學術淵源上看,郭璞不僅繼承了家傳的易學,還繼承了道家的藝術和數學理論。他是晉代最著名的煉金術士,據說他擅長許多奇怪的煉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