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曾在《三月歌》中寫道:“黃沙百戰穿金甲,樓蘭不破不還。”
自古以來,樓蘭城就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讓人們渴望壹探這個早已消失在歷史中的國度究竟發生了什麽。但同時,也讓世人好奇。樓蘭究竟犯了什麽樣的大錯,讓中原人民恨之入骨,甚至不得不“不破樓蘭不還”?
樓蘭:本為西域小國,執著於中國而生。
據史料記載,樓蘭最早出現在《漢書》的記載中。據書中記載,樓蘭被中國定名為鄯善國。它遠離當時的首都長安,人口只有570戶。這樣壹個小國自然不可能靠自己獨立生存。
中原在漢朝以前甚至對這個小國壹無所知。當時,中國正致力於統壹中原。它對這樣的小國毫無興趣,也沒有精力對付樓蘭。直到漢朝建成,張騫出使西域,中原的人們才第壹次意識到世界上還有這樣壹個國家。
此時的樓蘭,因為匈奴的多次入侵,忙得不亦樂乎。此時,中原之行無疑是他們的壹大法寶。樓蘭從未見過如此堅不可摧的東方力量。他們就像落水的人,緊緊抓住最後壹根救命稻草。
他們願意為國家的安寧付出壹切代價。而中原也是願意做好的,本來很容易就為樓蘭趕走了咄咄逼人的匈奴,但這並不是壹次免費的行為。相比之下,樓蘭要付出壹定的代價:他們要付出數以萬計的金銀財寶,還要付出肥沃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地。此外,中原還要求樓蘭每年送壹個質子到中原,作為兩國友好的證明。
面對救命恩人,樓蘭沒有理由拒絕。為了繼續在中國維持和平的生活,樓蘭不得不點頭同意中原的要求。
樓蘭:歸順投降,換中原挺進
成為中原的附屬國後,樓蘭的疆域安然無恙。然而,還有壹個揮之不去的隱患。樓蘭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物產豐富,資源豐富。在當時,樓蘭對於中原來說,無疑是壹塊巨大的肥肉。為什麽不享受盤子裏的食物呢?
於是,中原開始調兵遣將,大量駐軍樓蘭。為了獲得更豐富的物資,中原開始毫無底線地掠奪樓蘭。他們開始掠奪樓蘭皇室的財富,甚至將手伸向普通百姓,以期獲得更多的財富。
面對中原的無恥行徑,樓蘭壹開始選擇了忍氣吞聲。畢竟對方是東方古國,軍力異常強大。他輕率地與它開戰。毫無疑問,他毫無還手之力。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樓蘭人民心中的憤怒也逐漸加深。他們不忍繼續任人宰割,要求朝廷立即出兵,推翻中原的控制。
樓蘭:輕率戰爭激怒中原,誓“不破樓蘭不還”
樓蘭王也對中原的無禮行為感到憤怒,但樓蘭沒有中原那樣強大而堅不可摧的軍力,貿然出征只能是弄巧成拙。但就在這個時候,匈奴突然派使者來拜訪樓蘭,聲稱願意幫助樓蘭。
遠在中原的皇帝突然聽說樓蘭造反。樓蘭大軍闖入無辜村民居住的村莊,開始燒殺搶奪。它無惡不作,殘殺貧民無數,死於樓蘭大軍的刀槍之下者數以千計。
這讓皇帝頓時勃然大怒,他不僅痛恨樓蘭的突然背叛,更對樓蘭的殘暴感到憤怒,甚至將魔爪伸向無辜的百姓,無數鮮活的生命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從而白白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其中,不少嬰兒甚至連眼睛都還沒睜開就離開人世,讓人唏噓不已,對樓蘭的濫殺濫傷心生怨恨。
皇帝立即命令各軍集結人馬,火速抓住樓內的叛軍。無論生死,刻不容緩。“不破樓蘭終不還”是絕對必要的。訓練有素的部隊迅速集結,前往邊境鎮壓叛軍。
樓蘭大軍雖然得到了匈奴的幫助,但面對久經沙場的中原大軍,卻像幼童壹樣毫無還手之力。他們被中原軍打得落花流水,壹蹶不振。
樓蘭的命運可想而知。這個小國最終因其魯莽之舉被中原攻破,甚至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留下文字記載和口頭傳說。
樓蘭直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失敗在哪裏,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雖然相當殘酷,但也是中原的無奈之舉。樓蘭若不被攻破,會有更多中原人失去生命。
對於挑撥離間的匈奴,中原也不打算讓他們跑掉。消滅樓蘭後,中原還出兵討伐匈奴,使得匈奴在很長壹段時間內不敢輕易得罪中原。中原也實現了長久的和平。
雖然樓蘭真的存在於這段歷史中,但面對強大的中原,樓蘭毫無還手之力,卻依然希望推翻中原,試圖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樓蘭太天真了。它從來沒有想過,如果失敗了,它會落得多麽悲慘的下場。於是,樓蘭終於迎來了王朝的覆滅,這座城市從此銷聲匿跡,只成為百姓茶余飯後津津樂道的流言蜚語。
樓蘭的所作所為無疑警示今天的中國,要想在國際上獲得話語權,就必須獲得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否則,只能乖乖地跪下,任人宰割。
如果貿然開戰,受傷的肯定是自己國家的人民,甚至可能迎來壹個國家的滅亡。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建設國家仍然是我們每個人理所當然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實現了社會理想,才能在此基礎上實現個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