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跪求: 王灝刻《畿輔叢書》序

跪求: 王灝刻《畿輔叢書》序

輔本 光緒五年定州王灝謙德堂刊《畿輔叢書》本《長江集》十卷附集壹卷。此本書名、分卷、篇目、序次等悉同八家詩本,文字也與八家詩本相差甚微。如卷六《夜集田卿宅》“曩年曾宿此”句,“宿”字此本作“病”,與八家詩本不同。卷三《寄白閣默公》、卷九《寄韓潮州愈》,二首各有校記壹處與八家詩本不同。刪去了八家詩本五、六兩卷四詩題中令狐姓下之“@④”字(蓋據《四庫提要》),改正了八家詩本部分明顯訛誤(如將《對雨》改作《對菊》等),其余文字與八家詩本同,甚至也沿襲了其不少訛誤處。如上舉塌鼻子先生撰《書目答問箋疏·集部》

楚辭第壹

楚辭兼有屈、宋、楊、劉諸人作,義例實是總集,但從前著錄,

皆自為壹類,冠於別集之前,今仍舊例。

◎楚辭補註十七卷。

漢王逸註。宋洪興祖補。 汲古閣毛表校本。 楚辭章句十七卷,大小雅堂刻本,止王註。

範補:同治十壹年江寧局翻毛校補註本,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補註本。道光間三原李錫麟刻補註本,在惜陰軒叢書內。 儀征劉師培楚辭考異十七卷、長沙易培基楚辭校補十七卷,未刊。

塌箋:王註洪補有叢書集成初編本,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中華書局壹九五七年據備要本重印平裝本,壹九八三年版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白化文等點校本。

◎楚辭集註八卷。辨證二卷,後語六卷。

宋朱子。 明成化吳氏刻本,明閔刻本無辨證、後語。

範補:光緒間遵義黎庶昌古逸叢書影元至正本,今版在蘇州局。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武昌局、蘇州局刻本,皆無後語。

塌箋:朱書有江蘇人民出版社壹九六二年據古逸叢書影印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壹九五三年、中華書局壹九六三年據宋端平二年刊本影印本,均為線裝。上海古籍出版社壹九七九年版李慶甲校點本。

離騷集傳壹卷。

宋錢杲之。 知不足齋本,龍威秘書本。

範補:武昌局本,南陵徐乃昌隨庵徐氏叢書覆宋本,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影印宋本。

離騷草木疏四卷。

宋吳仁傑。 知不足齋本,龍威本。

範補:乾隆四十四年海昌祝氏刻本,附祝德麟辨證四卷。武昌局本,儀征張丙炎榕園叢書本。

塌箋:中華書局壹九八七年古逸叢書三編影印本。

離騷草木疏辨證四卷。

祝德麟。自刻本。

山帶閣楚辭註六卷,余論二卷,楚辭說韻壹卷。

蔣驥。 通行本。

範補:康熙五十二年原刻本。

塌箋:中華書局壹九五八年據原刻本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壹九八四年排印本。

屈宋古音義三卷。

明陳第。 學津本。

範補:長沙余肇鈞刻明辨齋叢書本,武昌張氏刻本。 清儒考楚辭韻,精於陳氏書,見經部小學類。

塌箋:叢書集成初編本,中華書局壹九八五年影印本。

天問補註壹卷。

毛奇齡。 西河集本。

範補:補朱註。 丁晏楚辭天問箋壹卷,廣州局本。戴震屈原賦註七卷、通釋二卷、音義三卷,原刻本,光緒十七年廣州局刻本,民國間沔陽盧靖編湖北先正遺書影印鈔本。 王念孫、俞樾、孫詒讓,各校楚辭若幹條,在讀書雜誌、諸子平義、劄迻內。 楚辭註家極眾,大抵呈臆說,不根訓故,其書不復臚列,但補雅正者數家於此。

塌箋:楚辭註疏長編第二編·天問纂義,遊國恩主編,金開誠、董洪利、高路明補輯,中華書局壹九八二年排印本。《送崔嶠遊瀟湘》“陟峴”訛作“陟險”等。毛晉參校遂寧本系本增改的十余首詩題也未予改正,如卷八《寄柳舍人宗元》壹首即其壹例。柳舍人乃柳公權,柳宗元未嘗為是官。對此,李嘉言《賈島年譜》已有考證。(註:見《長江集新校》附錄《賈島年譜》。)而書棚本系諸本此題柳下俱無“宗元”二字。可見此本乃八家詩本壹相當忠實的翻刻本。卷末附集,將賈島遺詩綜為壹卷,乃此本壹特點。

另有清抄本,為無名氏抄《賈浪仙長江集》七卷分體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此本顯系出於明奉新本,不再論列。

此外,還有江戶本 日本江戶時代中禦門正德五年乙未(1715,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刻《賈浪仙長江集》十卷,三冊。書藏南京圖書館。此本卷前為“賈島敘事”,下鈐“八千卷樓藏書記”等四印,知曾為丁丙收藏。卷首題“賈浪仙長江集目錄”,次行署“範陽賈島浪仙”。各卷首行題“賈浪仙長江集卷×”,次行不再具款。半頁九行行二十字,旁註日文片甲名。卷末記刻時“正德乙未歲孟春gǔ@⑧旦”,並有“書林茨木多左衛門壽梓”牌記壹個。此本書名、分卷、篇目、序次、具款均與書棚本同,文字與書棚本亦相差甚微,且時見缺字。卷四《哭胡遇》“吊後折寒花”句,黃校本校記雲:“折,宋(書棚)本拆。”此本正作“拆”,而別本皆作“折”。可見此本乃宋書棚本的翻刻本。

綜上考述,結論如下:

第壹、宋人掇拾當時所見的所有島詩重加結纂為蜀本《長江集》,雖有遺漏,如何焯所舉《早行》、《老將》諸篇,或雜有他人之作,如卷四誤收白居易《南齋》、項斯《早春寄題友人湖上新居二首》等詩(註:見佟培基《全唐詩重出誤收考》,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 月第1版。書中對賈島詩誤收情況有專門考證,可參看。)。 然蜀本收詩數量當時居首,島詩的基本風貌賴此書得以保存。這壹貢獻,永不可沒。

第二、現存島詩皆源於蜀本,這是島集版本的壹大特點,且大致可分為遂寧本和書棚本兩個系統。遂寧本系統諸本盡管有缺陷,但因仿宋本影印後入四部叢刊,陸汴本錄入《四庫全書》,朱本編入《全唐詩》,因而流傳頗廣。書棚本雖有缺字,但文字訛誤較少,較多地保存了蜀本的面貌。此本曾流往海外,在日本有翻刻本;宋無名氏本被采入汲古閣本,再入編席本,影響也不小。

尋訪《長江集》諸本過程中,得到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圖書館的熱情幫助,在此壹並致以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