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燈(漢語辭匯)詳細資料大全

燈(漢語辭匯)詳細資料大全

燈,照明用品,泛指可以照亮的用具。人類遠古時代用火把照明,後來有了蠟燭和油燈。在古時“燭”是壹種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於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於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基本介紹 中文名 :燈 拼音 :dēng 五筆 :?os 部首 :火 繁體 :燈 基本信息,釋義,來源,現代燈具, 基本信息 拼音: dēng 五筆: os 部首: 部外筆畫: 2 總筆畫: 6 繁體字:燈 釋義 1、照明的器具:電~。路~。~火(泛指亮的燈)。~語(通訊方法之壹)。~標。 2、其它用途的發光、發熱裝置:紅綠~。指示~。酒精~。 3、裝飾張掛的彩燈:~節。~市。河~。冰~。 英文: Light;lamp 漢字“燈” 來源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人類文明。數萬年前,人類就已經懂得使用自然之火來禦寒、燒烤和照明。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簡單燈具承載火燭,書寫文明史。從粗糙的石燈到青銅燈,陶瓷燈到現代的電燈,燈具的歷史變遷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同時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縮影。 蠟燭和火把 燈和燈字究竟起源於何時?西周時“燭”是壹種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於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於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孔明燈 中國現存最早的火把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 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雲:禮器也。 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豆,是商周時期的壹種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醬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禮器,多用青銅、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燈具,在戰國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壹種盤底中央呈*狀突起可插燈芯的細把陶質豆,它就是當時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國古代燈具的主要形式之壹。 從追溯豆燈的歷史,去理解“鐙”字的產生,我們就不能不看到我們的祖先在創造光明的同時,為燈具命名的思維性與創造性。 燈是從豆演變而來 壹個小小的、表面坑坑窪窪的陶碗,碗的底部有壹個把手支撐,簡單的造型,粗糙的工藝,放在壹般人眼裏,就是壹件不值錢的陶器,毫無藝術價值可言。可在“萬家燈館”主人卿烈軍眼裏,這可是壹件寶貝。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豆’,算是燈的前身了。”卿烈軍壹邊把玩著,壹邊解釋。 在石器時代,人類懂得了使用火,取暖、熟食、禦獸,其中還有照明。據出土的甲骨文記載,人類早在殷商時期,就會使用松脂火把照明。 油燈 到了周朝時期,青銅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為油燈燈具的出現創造條件。春秋戰國時,照明用的油燈燈具開始出現,豆就是當時照明所用的工具,它是依照當時的食器——豆的形狀制成。當時人們是用豆脂作為燃料,將豆脂盛放在陶制的小碗裏,放上壹根燈芯,點燃照明。 從古體字的“燈”就能看出,燈是從豆演變而來的。古籍中有記載:燈源於豆,瓦豆謂之登。很多古裝電視劇中,出現的照明工具就是豆。“應該是有青銅器的豆,但我至今還沒有看到過。 ”青銅器在當時是壹種身份的象征。老卿研究認為,當時用青銅器做照明工具應該是貴族才享有的權利,粗制的陶器豆很可能是壹般百姓用的。 現代燈具 進入現代後,人類出現了電燈,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壹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19世紀初,英國壹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壹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制造壹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這壹天終於來到了。1879年10月21日,壹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壹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壹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