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頭疼簡介

古籍中的頭疼簡介

中醫·頭痛頭痛(headache)為病證名。亦稱頭疼。是指以頭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出《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頭部疼痛,包括頭的前、後、偏側部疼痛和整個頭部疼痛。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會於此。凡六淫外感,臟腑內傷,導致陽氣阻塞,濁邪上踞,肝陽上亢,精髓氣血虧損,經絡運行失常者,均能發生頭痛。除服藥治療外,還可根據病機,配合針灸療法,常可提高療效。針灸治療頭風有較好療效,但應結合現代診斷方法,註意與顱腦實質性病變作鑒別,以便及時治療原發病。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覺癥狀,可單獨出現,亦可出現予多種急慢性疾病之中。本條所討論的頭痛,主要是內科雜病範圍內,以頭痛為主要癥狀者,若屬某壹種疾病過程中所出現的兼證,不列入本條討論範圍。古人論述本病證歷代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稱。《黃帝內經素問·風論篇》有“腦風”、“首風”之名,把頭痛之因責於外來之邪,因於風寒之氣侵犯頭腦而致頭痛。《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還提出:“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黃帝內經素問》認為,六經病變皆可引起頭痛。《傷寒論》六經條文中明確提出頭痛的只有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厥陰病,而太陰,少陰則無。《東垣十書》則將頭痛分為內傷頭痛和外感頭痛,根據癥狀和病因的不同而有傷寒頭痛、濕熱頭痛、偏頭痛、真頭痛、氣虛頭痛、血虛頭痛、氣血俱虛頭痛、厥逆頭痛等。還在《黃帝內經素問》和《傷寒論》的基礎上加以發揮,補充了太陰頭痛和少陰頭痛。這樣便成為頭痛分經用藥的開始。《丹溪心法·頭痛》認為:“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故又有痰厥頭痛,氣滯頭痛之名。《普濟方·頭痛附論》曰:“若人氣血俱虛,風邪傷於陽經,入於腦中,則令人頭痛也。又有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頭痛。”尚有頭風壹名,實際上仍屬於頭痛。故《證治準繩·頭痛》說:“醫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壹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

詳見百科詞條:頭疼 [ 最後修訂於2018/6/5 9:27:58 ***22782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