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和平學院屬於哪裏?

和平學院屬於哪裏?

和平書院屬於南平文化景觀的著名景點。

和平書院是閩北歷史上最早的書院。它是由後唐工部侍郎黃橋(871-953)棄官隱退時創辦的。當初是黃家辦的學校,專門給家裏的孩子辦的。後來逐漸演變成壹所地方學校。它不再僅僅是黃氏家族的壹所家塾。和平的其他家庭也捐錢、捐糧、捐地支持書院,並把子女送到書院。和平學院從建立至今已經延續了1000多年。解放後仍作為和平小學校址使用,文革後才遷建北門外新校舍。

現存的和平書院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應學者雷蒙的要求,在文昌閣內重建的,因唐宋而得名。邵武知府張曾寫過《實錄》。現有和平書院位於古鎮區西北角,占地約7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它是壹座四合院建築,磚砌馬頭墻,單進廳,鬥式結構。天井兩側建有廊樓,廳樓比天井及廊樓高出約1.6米。在庭院的中間,有十三級石階通往大廳。大廳有五個開間,中間是大廳,兩邊是教室。在大廳後面和圍墻外面,有壹個三坡水附屬建築(廚房)。正門門樓前磚刻有楊雯和平書院四個楷書大字,樸實無華,沒有其他雕刻和繪畫。門前的空地是用鵝卵石鋪成的。空坪北側建有單砌門墻,頂部形似官帽。中間的大門和兩邊的券拱門組成壹個字,意思是讀書就是做官,做官應該是有等級的官。體現了封建社會學習做官的思想。

和平書院的歷史作用:書院剛成立時是壹所家族學校,目的是吸引後代,培養宗族子弟。它開創了宗族辦學的先河,從此邵武南區乃至整個邵武宗族辦學蔚然成風,營造了壹千多年來和平讀書、重視教育的氛圍。後來演變成地方學校,造福桑梓,培養了壹批優秀的人。

和平書院的巨大價值:中國古代書院起源於晚唐五代。和平書院創建於五代唐末,是中國最早的書院之壹,也是閩北最早的書院,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建校後的1000多年裏,不僅開創了宗族辦學的先河,也為和平年代教育的發達和文風的興盛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和平地區乃至邵武的歷史上,有很多俊才,都是直接或間接借用了和平書院。因此,它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現存的和平書院雖為長建築,但仍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其文物價值不可低估。

和平書院北門的設計很有講究,頂部形似官帽,體現了舊社會為官的思想。三門組成壹個字,意思是做高官。要進入學院的大廳,妳必須爬十三級臺階。前六步是努力學習,從第七級開始,妳將獲得七個等級到壹個等級,這意味著妳將壹步步晉升。大門上方的木雕月亮梁看起來像是打開的書,表示打開書是有益的。卷軸上原本鑲嵌著“天開雲紋”的字樣,可惜現在已經不在了。和平書院創辦時是黃氏宗親所辦的學校,專為宗親子弟而設,開創了和平宗親辦學的先河。

邵武南部各姓氏、宗族競相效仿,從此宗族辦學習以為常。自宋代以來,和平書院逐漸成為壹所地方學校,吸引了壹大批歷史名人在書院講學,如宋代著名理學大師朱、等。據說,在現存的和平學院東門上的“和平學院”字樣是朱題寫的。和平歷史文化教育的發展,造就了壹千多年和平學習的氛圍,文風蒸蒸日上,造就了壹批優秀的人。比如宋代,大理國的程黃同,司農的黃慎,二把手龍哥的上官鈞,元朝的國史編纂,文學家黃清老,都是從和平書院出來的。和平學院可以說是邵南人才的搖籃。《和平學院》這本書仍然留在村民們的袖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