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和《外篇》
《抱樸子內篇》主要講述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災卻病,屬於道家養生範圍。其內容可以具體概括為: 論述宇宙本體、論證神仙的確實存在、 論述金丹和仙藥的制作方法及應用、討論各種方術的學習應用、論述道經的各種書目,說明世人修煉的廣泛性。
《抱樸子外篇》則主要談論社會上的各種事情,屬於道家政治範疇,也反映了葛洪道本儒末的思想。其內容可具體概括為:論人間得失,譏刺世俗,講治民之法; 評世事臧否,主張藏器待時,克己思君; 論諫君主任賢能,愛民節欲,獨掌權柄;論超俗出世,修身著書等。 總之,《抱樸子》將玄學與道教神學,方術與金丹、丹鼎與符、儒學與仙學統統納為壹體之中,從而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
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須積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為懷。《抱樸子》中強調人不能單純地從修煉方術入手,人生的抱負也不能僅僅是遁隱山林,要想真正修煉成仙還要建功立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獲得精神解脫和煉得肉體飛升,既做到立時濟世,又得超凡入聖。如他說:“上士得道於三軍,中士得道於都市,下士得道於山林。”他認為修煉既可以保德致長生,也可以治世致太平。通過修煉還可以獲得長生,身體不傷,是最大的孝道。
葛洪著述篇目和卷數如下:《抱樸子內篇》20卷,《抱樸子外篇》50卷,《神仙傳》、《隱逸傳》、《良吏傳》、《集異傳》各10卷,《移檄章表》30卷,《碑誄詩賦》100卷,《金匱藥方》100卷,《抄經史百家言》310卷,《肘後備急方》4卷;此外尚有《抱樸子養生論》、《大丹問答》、《葛洪枕中記》、《稚川真人較正術》、《抱樸子神仙金溝經》、《葛稚川金本萬靈論》以及托名劉歌撰的《西京雜記》等。以上著作大部分已亡佚。《正統道藏》和《萬歷續道藏》***收標名葛洪的著作13種,部分為後人誤題或偽托,但大多確為葛洪所撰。
《抱樸子》卷數
《抱樸子外篇》的撰寫時間與問世,均早於《抱樸子內篇》。
《道藏》將其兩書刻在壹處,並且在《內篇》之後,《外篇》之前,間隔壹種《抱樸子別旨》。明人刻此書,從《道藏》中取出,總名為《抱樸子》。
據《晉書·葛洪傳》可知,《抱樸子》內外篇原***有116篇。今本已非完帙,亡佚40余篇。嚴可均在《鐵橋漫稿》《代繼蓮龕為抱樸子敘》中說:“今本僅《內篇》之十五六,《外篇》之十三四耳。”
《內篇》卷前有葛洪《序》,稱《內篇》20卷。《隋書·經籍誌》稱《內篇》21卷,《音》1卷,入“道家”。《新唐書·經籍誌·道家》稱《內篇》10眷。《宋史·藝文誌·雜家》稱《內篇》20卷。《郡齋讀書誌》稱《內篇》20卷。歷代著錄以20卷為多,《內篇》原當為20卷。《道藏》所收即為20卷,卷各壹篇,***20篇。
《外篇》卷後有葛洪《自敘》,稱著“《外篇》50卷”。《隋書·經籍誌》稱《外篇》30卷,入“雜家”。 《新唐書·經籍誌·雜家》稱《外篇》20卷。
《宋史·藝文誌·雜家》稱《外篇》50卷。晁公式《郡齋讀書誌》稱《外篇》10卷。陳振孫《書錄解題》曰:“《館閣書目》有《外篇》50卷,未見。”紛紜錯互,說法不壹。《道藏》所收《外篇》為50卷,與自敘合。
《內篇》基本內容
葛洪因道書事多隱語,道士臆斷妄說者眾,故著是書“粗舉長生之理”。《內篇》以玄、道,壹為宇宙本體,論證神仙之存在,提出道本儒末。備述金丹、黃白、辟谷、服藥、導引、隱淪、變化、服炁、存思、召神、符箓、乘躋、諸術。是書集漢晉金丹術之大成,並雜有醫藥、化學等方面知識。是研究我國古代道教史和科學技術史的重要資料。
《暢玄卷第壹》論宇宙本體“玄”,認為“玄”為世界萬物的始祖。要人“思玄道”,稱得玄則長生。他的這壹學說與魏晉玄學互為影響。
《論仙卷第二》論證神仙實有,大可成仙,駁斥人們對神仙的種種懷疑。
《對俗卷第三》繼續論證神仙實有,舉出動物長壽的例子和道理加以說明。還認為仙道與孝道相壹致,求仙需積善去惡。該篇還著錄了不少種古佚道書。
《金丹卷第四》論述金丹之道,認為金丹為仙道之極。該篇詳細記錄了煉制金丹的方法,包括盟約、結伴、祭神、藥物、經典、名山、吉日等。篇中還記載了許多現已失傳的煉丹著作。
《至理卷第五》論有無、形神關系,強調“氣”的作用。該篇闡述醫理,提倡崇尚良醫,反對巫術迷信,指出道士應兼修醫術,並記載了服藥、行氣、禁咒等法。
《微旨卷第六》認為淺見之徒不信成仙,不足為怪。述九丹金液為眾術之主,及寶精受氣、守身煉形、房中等術。強調修仙必須積善,有三屍、竈神察人善惡等。
《塞難卷第七》論述成仙皆由命中註定,凡人可以成仙。認為儒者是易中之難,道者是難中之易。動火成仙只能對中等以上人起作用,下愚之人不會相信。並引《龜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
《釋滯卷第八》認為佐時與輕舉可以兼修,修仙不妨礙治國。並言寶精、行炁、服藥為求仙之至要,不可專靠房中本。又認為對道書要加以選擇。
《道意卷第九》論道為宇宙本體,道本無名。勸人修道而不要祭禱鬼神,斥責張角、李寬等淫祀妖邪、奸亂淺陋。
《明本卷第十》認為道本儒末,道先儒後,黃老並不比堯舜周孔遜色。並且指出,上士得道於三軍,中士得道於都市,下士得道於山林。
《仙藥卷第十壹》述各種仙藥,包括五芝、雲母、雄黃、玉、金、銀、真珠、草木藥、丹砂、松脂等。詳述產地及采制、服用等方法,並證以神仙故事和傳說。
《辨問卷第十二》論“聖人不必仙,仙人不必聖。”認為聖人不修仙,是命中無緣,不能因聖人不為,便說天下無仙。
《極言卷第十三》強調學仙必須求師。黃帝、老子、彭祖、安期等皆不死,均有師傳。又說長生必須補損,養生在於以不傷力本。
《勤求卷第十四》論求真師、勤修煉。勸大要勤於求師,而且要慎擇真師。
《雜應卷第十五》論述斷谷、卻寒、卻熱、服藥、辟五兵、吞氣、隱淪、去病、召神、乘躋、占蔔、堅齒、變化、導引、聰耳、明目、登涉、辟疫、存思、符箓等方術。
《黃白卷第十六》述黃白術。認為天下事物均可變化,故黃金、白銀可以燒煉而成。指出煉黃白必須師授口訣,必須擇清潔之地。燒煉黃白不是為了致富,而是為了長生。該篇還詳細介紹了幾種黃白術。
《登涉卷第十七》述入山遠遊諸術。有辟鬼邪、蛇龍、毒魅、虎狼及入水諸法,包括服符呼箓、鏡照葦撾、禁炁封印、遁甲擇日、步虛誦咒、佩藥服丸等。
《地真卷第十八》論金丹及守真壹、守玄壹之道。葛洪稱“道起於壹”,謂“壹”有姓名服色,在三丹田之中。守壹可以去邪,獲得長生。
《遇覽卷第十九》述道經書目。葛洪閱其師鄭隱之藏書,著錄備種道書神符凡260種。這些道書大部分己亡佚,唯賴此載可以略窺晉之前道書之梗概。
《祛惑卷第二十》論識別神仙之真假。強調要勘求明師,謹防庸師、假師,並舉例說明。葛洪認為,只有通曉金丹術者才是真師。
《外篇》的基本內容
《外篇》言人事,以道儒為宗,反映了葛洪道本儒末的思想。
《弭訟》等9篇論述時政得失,譏刺世俗,言治民之法。
《臣節》等7篇評人事臧否,主張藏器待時,克己思君。
《君道》等14篇諫君主任賢舉能,愛民節欲,獨掌權柄。
《勖學》、《崇教》兩篇論超俗出世。
《交際》等5篇論修身。
《鈞世》等7篇論文言著書之貴。
《詰鮑》篇主張有君。
《博喻》、《廣譬》兩篇皆替喻,重復諸篇思想。
《自敘》壹篇殿後,乃自傳體,亦為全書之序。
《外篇》論時政得失,托古刺今,譏評世俗,述治民之道,主張任賢舉能,愛民節欲。《四庫提要》謂其“辭旨辨博,饒有名理。”魯迅贊其“論及晉末社會狀態”。
《外篇》還闡述了進步的文學觀,強調要註重思想內容和社會作用,主張立言必須有助於教化,同時提倡文章與德行並重。認為文學是發展的,今勝於古,既要反對唯古是尊,又要反對厚今薄古。強調文學批評要註意作者的風格、個性,要廣錄博收,反對偏嗜和淺嘗。
葛洪在《抱樸子》壹書之中,將玄學與道教納為壹體,將神學與道學納為壹體,將方術與金丹納為壹體,將丹鼎與符炁納為壹體,將儒學與仙學納為壹體,從而確立了道教的神仙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