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尚書》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壹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之壹,又稱《書經》。傳統的《尚書》又稱《今文尚書》,傳說是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但是最為原始的《尚書》已經不見蹤跡,目前的?尚書?包括《今文尚書》以及偽《古文尚書》。
二、詞語意義
"尚書"壹詞的本義是指中國上古皇家檔案文件的匯編。"尚"意為"把卷著的、包著的、摞著的東西攤開、展平";"書"即文字、文字記錄、文檔,"尚書"即"解密的皇家文檔"、"(向社會)公開的皇室卷宗"。傳說這本書籍是孔子編撰的。在孔子晚年的時候全身心致力於上古時代書籍的整理,經過各種整理與編選,選出大約壹百篇,《尚書》就在其中之列。相傳孔子曾把它用作教育學生的教材。但是真實歷史依據並沒有得到文學印證。
三、後世影響
《尚書》作為我國早期的政事史料匯編,記載了虞、夏商、周的許多重要史實,真實地反映了這壹歷史時期的天文、地理、哲學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是我們了解古代社會的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