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沒有GPS的,而霍去病每次和匈奴交戰都能做到精準打擊,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史記·霍去病列傳》和《漢書·霍去病傳》當中所記載的“葷粥之士”。是的,這所謂的“葷粥之士”具體指的就是那“獲首虜八千余級,降異國之王三十二人”中的虜,也就是咱們現在大白話所說的俘虜,至於其用途是“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簡單說就是用來俘虜來給他們自己的大軍帶路,並且用來順藤摸瓜補充軍糧用的。
可見,這俘虜在壹定程度上就充當了這“GPS”的部分功能。至於這些俘虜的可靠性,我想則可以通過古人的基本常識來完成驗證,比如說我們在中學時期上地理課和歷史課的時候,我們老師都會跟我們說壹個城市的形成是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等方面形成的,而這最基礎的自然因素則包括了地形、氣候,以及河流,而後才是社會經濟因素的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等等的。
而古人雖然沒有這麽系統的在學校裏面學習過,但是從壹些流傳下來的古籍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於地勢、天象以及玄學知識的運用甚至超過於現而今的我們,在這裏作為軍事家的霍去病更是如此,雖然沒有足夠的資料證明其有“?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的本事,但是想必常年帶兵打仗的他,通過看地勢地貌簡單的推測哪裏可以安營紮寨,而哪裏會有水源和糧草,還是易如反掌的。
由此可見,想要通過假降來做霍去病的“葷粥之士”,給霍去病的大軍來壹個甕中捉鱉,那壹定是腦子被驢踢了。所以,這就回到了前面提到的,這沒有GPS的古代,霍去病每次和匈奴交戰都能做到精準打擊的奧妙,就是那“葷粥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