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修凈土應該讀些什麽樣的書

修凈土應該讀些什麽樣的書

按照真為生死來說,凈土書,應當熟讀《印光法師嘉言錄》、《印光法師文鈔》、《凈土十要》、《凈土聖賢錄》、《凈土五經》、《飭終津梁》,則凈土法門之蘊,發揮殆盡矣。如果不無疑惑,智力精力允許的話,進而可讀《龍舒凈土文》、《慧遠大師無量壽經疏》、《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則凈土眾義可以備知。(還想再多,則有《徑中徑又徑》、《西方公據》、《凈土指歸集》、《樂邦文類》、《阿彌陀經疏鈔》、《阿彌陀經圓中鈔》、《阿彌陀經疏鈔擷》、《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無量壽經信願頌》、《凈土生無生論講義》)

學佛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所以於世間法應當各盡人道之分,然後修出世法。更要因果分明,所以因果善書千萬不可忽略,應當熟讀並力行,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順水揚帆。應當熟讀《安士全書》、《了凡四訓》、《壽康寶鑒》、《感應篇直講》。(如果智力精力允許,可進而讀《感應篇匯編》、《歷史感應統紀》、《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物猶如此》、《閨範》、《法苑珠林》)

人天路上,作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壹。 - 蓮池大師

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壹「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 印光大師

有各書,仍須以念佛念觀音聖號為主。不可只看不行,則如看佳肴,無益枵腹。 - 印光大師

即宜看者,亦祈少看。但以念佛治習消業為事。業消看書,壹覽知妙。此由約而得之妙法也。今人根性陋劣,壹博則泛漫無依,心緒紛張,難以相應矣。 - 印光大師

念佛修持,如服藥然。能明教理,如備知病源、藥性、脈理。再能服藥,所謂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藥,亦可愈病,亦可以此藥令壹切人服以愈病。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藥性、脈理為憾也。 - 印光大師

汝於此荒亂之世,而已年近半百,尚不肯死心念佛,以看書有不知者即欲學教。此種計慮,若請別位法師說,即為甚好。若請光說,此也是不守本分之計慮。彼壹字不識之愚夫,尚能往生西方,深通宗教之大通家,尚無彼之利益,汝何須以此為憾乎? - 印光大師

汝於此時世欲得利益,有凈土?書,已可以無憾矣。若不專心致誌,縱博極羣書,或致反等閑視凈土矣。 - 印光大師

若肯取法,即文鈔壹部,已有余裕。不肯取法,縱以大藏經,也無所益。 - 印光大師

汝已受戒,已有文鈔,嘉言錄,依之修持,便可不負此生,又何必要訪道於明師乎。須知佛法,猶如大海,誰能壹蹋到底,壹口吸盡。但肯依信願行之念佛法門,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壹得往生,則已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此之壹法,乃如來普度壹切若凡若聖之無上大法。若不專修此法,而欲於若禪,若教,若密,若律各種法門而了生死,漫說現生不得了,誠恐千生萬劫尚難了。以此諸法門,通須斷盡煩惱,方有了生死分。汝謂致書往來,指明壹切修行之正路,文鈔,嘉言錄豈非所指之路。但依之而修即已,又何須用信重指耶。文鈔等汝尚不依,又何能用信重問重說,反於最少言句中,即肯依之也。汝果依文鈔而修,管保即生往生西方。若於此法之外,欲得了生死之實益,夢也夢不到。 - 印光大師

光每為壹切人說,必須敦篤倫常,恪盡己分。閑邪存誠,克己復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茹素,信願念佛,決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此自行,以此化他。內而父母兄弟妻子,外而親戚鄉黨朋友。俾彼同修凈業,庶可謂之真佛弟子。能如是則生為聖賢之徒,沒登極樂之邦。世出世間之利益,悉於此得之矣。此愚夫愚婦所能為者,並非有高深玄妙,不能企及之處。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故難得其真實利益也。 - 印光大師

至於學佛壹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若於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事壹不實踐,雖終日奉佛,佛豈祐之哉?良以佛教該世、出世間壹切諸法,故於父言慈,於子言孝,各令盡其人道之分,然後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築地基,開通水道,則萬丈高樓,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壞。若或地基不堅,必至未成而壞。語雲:“選忠臣於孝子之門。”學佛者亦復如是。昔白居易問鳥窠禪師,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法,先須克己慎獨,事事皆從心地中真實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謂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惡,欲借佛法以免罪業者,何異先服毒藥,後服良藥!欲其身輕體健,年延壽永者,其可得乎? - 印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