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也是壹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並非壹時,作者亦非壹人。
《山海經》傳世版本***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裏、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工怒觸不周山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壹蛇,虎色,首沖南方。”
《山海經》影響很大,也頗受國際漢學界重視,對於它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余不敢言也”,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壹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