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太極丸簡介

太極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3.2 標準編號 3.3 處方 3.4 制法 3.5 性狀 3.6 鑒別 3.7 檢查 3.8 功能與主治 3.9 用法與用量 3.10 規格 3.11 貯藏 4 《驗方匯輯》卷十方之太極丸 4.1 組成 4.2 制法 4.3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傷寒瘟疫條辨》卷四方之太極丸 5.1 組成 5.2 制法 5.3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5.4 功能主治 5.5 方解 5.6 太極丸的藥理作用 6 《惠直堂方》卷壹方之太極丸 6.1 組成 6.2 功效 6.3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備方法 7 《扶壽精方》之太極丸 7.1 組成 7.2 功效 7.3 主治 7.4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備方法 7.6 各家論述 8 《古今醫鑒》卷十四方之太極丸 8.1 組成 8.2 功效 8.3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備方法 8.5 附註 9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太極丸 1 拼音

tài jí wán

2 概述

太極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五首。《中華人民***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Taiji Wan

3.2 標準編號

WS3B355998

3.3 處方

大黃 200g 僵蠶(炒) 50g 冰片 5g 膽南星 100g 蟬蛻 50g 朱砂 15g 麝香 1g 天竺黃 15g

3.4 制法

以上八味,除麝香、冰片外,朱砂水飛成極細粉;其余大黃等五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110~ 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3.5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蜜丸;氣芳香,味苦、微辛。

3.6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直徑60~140μm。幾丁質皮殼碎片淡黃棕色,半透明,密布有整齊的波狀紋理。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

(2)取本品粉末少量,進行微量升華,升華物置顯微鏡下觀察呈不定形的無色片狀結晶。

3.7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3.8 功能與主治

清熱祛風,化痰通便。用於乳食停滯,食火內熱,痰盛抽搐,大便秘結。

3.9 用法與用量

口服,壹次1丸,壹日2次。周歲以內小兒酌減。

3.10 規格

每丸重1. 5g

3.11 貯藏

密封。 吉林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4 《驗方匯輯》卷十方之太極丸 4.1 組成

天竺黃、膽南星各15g,大黃(酒浸)6g,僵蠶9g,麝香0.9g,冰片0.6g[1]。

4.2 制法

上藥為細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朱砂為衣[1]。

4.3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壹丸,生姜煎湯化下[1]。

4.4 功能主治

《驗方匯輯》卷十方之太極丸主治小兒時疫,發熱昏沈作搐者[1]。

5 《傷寒瘟疫條辨》卷四方之太極丸

太極丸為方劑名,出自《傷寒瘟疫條辨》卷四,即《傷暑全書》卷下方記載的升降散作蜜丸[1]。

5.1 組成

僵蠶(酒炒)二錢,蟬蛻壹錢,姜黃(去皮)三分(《傷寒溫疫條辨》作三錢),生大黃四錢[2]。

5.2 制法

上藥為細末[2]。

5.3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病輕者作四服,重者作三服,最重者作二服。每服輕者用蜜五錢、黃酒壹盅,重者用蜜七錢五分、黃酒壹盅半,最重者用蜜壹兩、黃酒二盅送下,日壹劑。[2]

5.4 功能主治

《傷寒瘟疫條辨》卷四方之太極丸主治溫熱、瘟疫,邪熱充斥內外,阻滯氣機,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致頭面腫大,咽喉腫痛,胸膈滿悶,嘔吐腹痛,發癍出血,丹毒。[2]

5.5 方解

方中僵蠶為君,祛風化痰,解毒散結,其清化升陽之性能引清氣上朝於口;蟬蛻為臣,疏散風熱,透邪外出;姜黃為佐,行氣散郁,破血通經,可消腫散結,辟疫伐惡;大黃為使,清熱瀉火,引熱下行,且可涼血散瘀,以助消腫,所謂“亢盛之陽,非此莫抑。”黃酒為引,通行上下;蜂蜜甘平,解毒潤燥。全方相合,僵蠶、蟬蛻升陽中之清陽;姜黃、大黃降陰中之濁陰,壹升壹降,內外通和,而雜氣之流毒頓消,故名升降散。[2]

5.6 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本方具有抗急性炎癥的作用[2]。

6 《惠直堂方》卷壹方之太極丸 6.1 組成

茯苓4兩(乳浸,日曬夜露至重8兩止),赤石脂2兩(川椒末4兩和炒,去椒),胎發45錢(先將發熔化,入血竭3錢攪勻),朱砂3錢(用黑牛膽汁煮,焙幹),肉蓯蓉3錢,破故紙(炒)3錢,巴戟3錢,龍骨(煆,水飛)3錢,鹿角霜4兩。

6.2 功效

《惠直堂方》卷壹方之太極丸功在種子黑須,駐衰顏,延年益壽。

6.3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9丸,酒送下。漸加至15丸,至17日,神清氣壯;欲種子,車前1兩,煎湯飲之。

6.4 制備方法

上為末,鹿角膠4兩為丸,如梧桐子大。

7 《扶壽精方》之太極丸 7.1 組成

黃柏(去皮,鹽、酒浸3日,微炒褐色,凈末)3兩6錢,知母(去毛,酒浸1宿,微炒,凈末)2兩4錢,破故紙(新瓦炒香,凈末)2兩8錢,胡桃仁(去皮,研爛)3兩2錢,砂仁1兩(分作2分,5錢生用,5錢同花椒1兩炒香,去椒不用)。

7.2 功效

調和五臟,長生益壽。

7.3 主治

《扶壽精方》之太極丸主治腎虛,尿血。

7.4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早晚沸湯、茶、酒任下。服至3年,百病消除。

7.5 制備方法

上各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7.6 各家論述

黃柏屬水,滋腎,苦以堅精;短母屬金,主潤肺,苦以降火,佐黃柏為水金相生;破故紙屬火,收斂神明,能使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澀以治脫也;胡桃仁屬木,潤血,血屬陰,陰惡燥,故油以潤之,佐故紙為木火相生;砂仁屬土,醒脾開胃,引諸藥歸宿丹田,香而竄,和五臟中和之氣。

8 《古今醫鑒》卷十四方之太極丸 8.1 組成

生兔1只,雄黃45分。

8.2 功效

《古今醫鑒》卷十四方之太極丸功在預解胎毒,免生痘,便終身不出痘疹,雖出亦不稠密。

8.3 太極丸的用法用量

凡初生小兒,3日後,如綠豆大者與23丸,乳汁送下,遍身發出紅點,是其征驗。嬰兒已長,會飲食者,啖兔血。

8.4 制備方法

臘月8日,采生兔1只,取血以養麥面和之,少加雄黃45分,候幹成餅。

8.5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