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的赤潮

歷史上的赤潮

1.赤潮的歷史記載

赤潮是壹種災害性的水色異常現象。人類早就有相關記載,如《舊約·出埃及記》中就有關於赤潮的描述:“河裏的水,都變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這裏的水了。”

河裏的魚必死,河也要腥臭,埃及人就要厭惡吃這河裏的水。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妳對亞倫說,把妳的杖伸在埃及所有的水以上,就是在他們的江,河,池,塘以上,叫水都變作血。在埃及遍地,無論在木器中,石器中,都必有血。

摩西,亞倫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亞倫在法老和臣仆眼前舉杖擊打河裏的水,河裏的水都變作血了。

河裏的魚死了,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吃這河裏的水,埃及遍地都有了血。

赤潮發生時,海水變得黏黏的,還會發出壹股腥臭味,顏色大多都變成紅色或近紅色。在日本,早在藤原時代和鐮倉時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記載。1603年法國人馬克· 萊斯卡波特記載了美洲羅亞爾灣地區的印第安人根據月黑之夜觀察海水發光現象來判別貽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達爾文在《貝格爾航海記錄》中記載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發生的束毛藻引發的赤潮事件。據載,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赤潮現象,壹些古書文獻或文藝作品裏已有壹些有關赤潮方面的記載。如清代的蒲松齡在《聊齋誌異》中就形象地記載了與赤潮有關的發光現象。

2.我國古代關於赤潮的記錄

赤潮是壹種自然現象,也是人為因素引起的。人類早就有相關記載,如《舊約·出埃及記》中就有關於赤潮的描述:“河裏的水,都變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這裏的水了”。在日本,早在騰原時代和鐮時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記載。1803年法國人馬克 · 萊斯卡波特記載了美洲羅亞爾灣地區的印第安人根據月黑之夜觀察海水發光現象來判別貽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達爾文在《貝格爾航海記錄》中記載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發生的束毛藻引發的赤潮事件。據載,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赤潮現象,壹些古書文獻或文藝作品裏已有壹些有關赤潮方面的記載。如清代的蒲松齡在《聊齋誌異》中就形象地記載了與赤潮有關的發光現象。

關於聊齋的我找不到原文

3.海洋上的赤潮是指什麽

水域中壹些浮遊生物暴發性繁殖引起的水色異常現象成為赤潮,它主要發生在近海海域。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海洋,引起藻類及其他浮遊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營養化現象,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於海洋環境汙染日趨嚴重,赤潮發生的次數也隨之逐年增加。香港海域去年就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壹次赤潮。由於赤潮的頻繁出現,使海區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赤潮生物在生長繁殖的代謝過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過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氣,魚、貝因窒息而死。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細菌大量繁殖,有些細菌能產生有毒物質,壹些赤潮生物體內及其代謝產物也會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魚、貝中毒病變或死亡。

赤潮是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壹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壹定範圍內壹段時間中水體變色現象。通常水體顏色因赤潮生物的數量、種類而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赤潮雖然自古就有,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水體汙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趨嚴重。

赤潮不僅給海洋環境、海洋漁業和海水養殖業造成嚴重危害,而且對人類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①引起海洋異變,局部中斷海洋食物鏈,使海域壹度成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這些毒素被食物鏈中的某些生物攝入,如果人類再食用這些生物,則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究竟是壹種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現象,還是人為汙染造成的,至今尚無定論。但根據大量調查研究發現,赤潮發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海域水體高營養化;

②某些特殊物質參與作為誘發因素,已知的有維生素B1、B12、鐵、錳、脫氧核糖核酸;

③環境條件,如水溫、鹽度等也決定著發生赤潮的生物類型。發生赤潮的生物類型主要為藻類,目前已發現有63種浮遊生物,矽藻有24種,甲藻32種、藍藻3種、金藻1種、隱藻2種、原生動物1種。

4.發生赤潮的原因

主要原因:赤潮是由於海水中浮遊藻類、原生動物或細菌異常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變色的現象。赤潮作為壹種災害,歷史上早已出現過,但直到現在才變得比較嚴重。

赤潮是壹個歷史沿用名,實際上,赤潮並不壹定都是紅色的,它可因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不同而呈現出不同顏色。如夜光藻、中縊蟲等形成的赤潮是紅色的,裸甲藻赤潮則多呈深褐色、紅褐色,角毛藻赤潮壹般為棕黃色,綠藻赤潮是綠色的,壹些矽藻赤潮壹般為棕黃色。1937年廈門西港所發生的浮動彎角藻和尖刺菱形藻赤潮,水體黃褐而略帶綠。因此,赤潮實際上是各種色潮的統稱。

赤潮由於發生地點的不同,有外海型和內灣型之分,有外來型和原發型之別,還有因出現的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單相型、雙相型和多相型之異。

人們很早就發現了赤潮現象。中國古籍和西方《聖經》都有記載。日本於公元732年記錄了相模灣和伊豆內海發生的赤潮現象。達爾文在“貝格爾”號航海記錄(1831-1863)中記述了巴西、智利海面由角毛藻引起的赤潮。中國在1933年記錄了發生在浙江鎮海、定海和臺州壹帶的夜光藻赤潮,這次赤潮造成當地貝類大量死亡。

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城市汙水和工農業廢水大量排放入海,赤潮現象與日俱增。在日本,1955年以前僅記錄了5次,而時過1 0年後的1965年,壹年中就發生了44次,1976年竟高達326次。我國也不例外,60年代以前,僅記錄了4次,70年代記錄了20次,80年代記錄了75次,進入90年代,赤潮更是頻繁發生,僅2000年我國近海***發現28次。

5.赤潮的發生過程

赤潮的長消過程,大致可分為起始、發展、維持和消亡四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理、化和生物控制因素如下表。 所謂消亡階段是指赤潮現象消失的過程。引起消失的原因可有刮風、下雨或營養鹽消耗殆盡。也可因溫度已超過該赤潮生物的適宜範圍。還可因潮流增強,赤潮被擴散等等。赤潮消失過程經常是赤潮對漁業危害的最嚴重階段。

表:赤潮長消過程中各階段的主要物理、化學和生物控制因素 赤潮階段 控制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學因素 生物因素 起始階段 底部湍流、上升流底層水體溫度、水體鉛直混合 營養鹽、微量元素、赤潮生物生長促進劑 赤潮“種子”群落、動物攝食、物種間的競爭 發展階段 水溫、鹽度、光照等 營養鹽和微量元素 赤潮生物種群缺少攝食者和競爭者 維持階段 水體穩定性(風、潮汐、輻合、輻散、溫鹽躍層、淡水註入) 營養鹽或微量元素限制 遷移和擴散 消亡階段 水體水平和鉛直混合 營養鹽耗盡、產生有毒物質 沈降作用、被攝食分解、孢束形成、物種間的競爭

6.赤潮是什麽

“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華”,赤潮又稱紅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壹種異常現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壹個龐大的家族,除了壹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單細胞植物。

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有時也呈現黃、綠、褐色等不同顏色。 赤潮發生後,除海水變成紅色外, 壹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於魚類的鰓部,使魚類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後,藻體在分解過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導致魚類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和毒素,嚴重汙染海洋環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 三是魚類吞食大量有毒藻類。

同時海水的pH值也會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類的浮遊生物會死亡、衰減;赤潮藻也因爆發性增殖、過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赤潮是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產生的,相關因素很多,但其中壹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汙染。

大量含有各種有機物的廢汙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營養化,這是赤潮藻類能夠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質基礎,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遊藻是引發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種海洋浮遊藻中有260多種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種能產生毒素。他們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造成人類食物中毒。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程度地受到過赤潮的危害,日本是受害最嚴重的國家之壹。近十幾年來,由於海洋汙染日益加劇,我國赤潮災害也有加重的趨勢,由分散的少數海域,發展到成片海域,壹些重要的養殖基地受害尤重。

對赤潮的發生、危害予以研究和防治,涉及到生物海洋學、化學海洋學、物理海洋學和環境海洋學等多種學科,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壹種有害生態現象。

赤潮是壹個歷史沿用名,它並不壹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顏色或磚紅顏色、綠色、黃色、棕色等。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溝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時並不引起海水呈現任何特別的顏色。

7.赤潮的發生於人類有什麽關系

人類活動與赤潮 隨著現代化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沿海地區人口的增多,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入海洋,其中相當壹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導致近海、港灣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

同時,由於沿海開發程度的增高和海水養殖業的擴大,也帶來了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自身汙染問題;海運業的發展導致外來有害赤潮種類的引入;全球氣候的變化也導致了赤潮的頻繁發生。 目前,赤潮已成為壹種世界性的公害,美國、日本、中國、加拿大、法國、瑞典、挪威、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浮雞第課郢酒電旬釘莫、馬來西亞、韓國、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赤潮發生都很頻繁。

首先,赤潮的發生,破壞了海洋的正常生態結構,因此也破壞了海洋中的正常生產過程,從而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會分泌出粘液,粘在魚、蝦、貝等生物的鰓上,妨礙呼吸,導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攝食後能引起中毒死亡。人類食用含有毒素的海產品,也會造成類似的後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後,在屍骸的分解過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環境,引起蝦、貝類的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