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外醫藥交流簡介

中外醫藥交流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1 拼音

zhōng wài yī yào jiāo liú

2 概述

中醫藥學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它對我國歷代人民的保健事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醫藥學流傳國外,對世界醫藥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人民在醫療實踐過程中,不僅善於總結提高醫療經驗與醫學理論,同時又廣泛地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醫藥經驗,以豐富我國的醫學寶庫。

中外醫藥交流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代,中醫藥學就傳入朝鮮、日本等國。據越南史書記載,公元前257年中國醫生崔偉曾在越南治愈了雍玄和任修的虛弱癥。崔偉著有《公余集記》。三國時名醫董奉曾到越南治愈了交趾太守杜?的重癥。 又南齊時, 陰鏗的妻子在越南感受地氣卑濕而患下腹脹癥,適遇蒼梧道士林勝在越南采藥,給服“溫白丸”而愈,此方遂傳入越南。由上所述,可知中國醫學很早就傳播到越南了。隋唐年間,是我國封建社會鼎盛時代,我國的醫藥學也獲得全面的發展,成為亞洲醫藥學的中心。中國與朝鮮、日本的醫藥交流更為頻繁(參見“中朝醫學交流”、“中日醫學交流”條),朝、日兩國多次派留學生到中國來,中國的使者、醫生也去朝鮮、日本傳授交流醫藥知識,鑒真東渡則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盛舉。中國與印度通過佛教僧侶的往來,也進行了醫藥交流。唐代中國與越南的醫藥交流也有進壹步的發展,唐代詩人與醫家沈全期、劉禹錫曾去越南考察,使中國醫藥知識繼續傳入越南。又唐代曹州觀察判官申光遜曾以胡椒、幹姜等藥物治愈了越南人孫仲敖的腦痛癥。越南藥材也隨之輸入中國,據《後漢書》記載,東漢馬援曾從交趾帶回大量良種薏苡。此後,越南藥材輸入益多,《梁書·扶南傳》稱越南產沈香、郁金。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有越南產水蘇和石硫黃。《唐本草》、《本草拾遺》記載越南來的藥物有百花藤、庵摩勒、毗黎勒、丁香、詹糖香、訶黎勒、蘇方木、白茅香、櫚木等,其中以蘇方木輸入為多。

唐代中國與阿拉伯醫藥交流日益頻繁。唐永徽(650~655年)以後,阿拉伯國家屢次來中國獻方物。據《諸蕃誌》記載,輸入的藥物有乳香、沒藥、血竭、蘇合香油、梔子花、薔薇水、丁香、沒食子、木香、阿魏、蘆薈、膃肭臍、龍誕等。阿拉伯人還把胡蘆巴的藥方傳入我國。唐代的《千金翼方》、《外臺秘要》,宋代的《證類本草》以及日本的《醫心方》,均載有唐時傳入的阿拉伯醫方。如《千金翼方》收有波斯方悖散湯和補骨脂方等。唐代《紀聞》中就記載長安市有阿拉伯人開設藥鋪; 五代後蜀時最著名的波斯人李珣、李玹兩兄弟,李玹以販賣香藥為業;李珣能詩詞又精醫,撰《海藥本草》6卷,這是介紹外來藥物的專著。中國的煉丹術於八世紀前已傳入阿拉伯,十二世紀時又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對世界制藥化學起有積極的影響。我國的脈學在公元十世紀前傳入阿拉伯,阿維森納的《醫典》中記載的48種脈法,其中35種采自王叔和的《脈經》。《醫典》中尚記載有許多中國藥物。此外,《醫典》中所介紹的內容,如糖尿病患者的尿甜;根據麻疹病人的出疹來判斷預後;以及 *** 術、吸角法、水蛭吸毒、燒灼法、治療瘋狗咬傷等醫療經驗與方法,與中國醫學有密切的淵源關系。美國的拉瓦爾(Lawall)在《藥學四千年》壹書中認為阿拉伯人的吸入麻醉法可能是由中國傳入的。

宋元時期,由於航海事業的發展,應用指南針導航,促進了對外貿易和醫藥交流。宋 *** 於971年在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設立“市舶司”,當時與海外通商的國家多達50余國。據《宋會要》記載,經過市舶司,由阿拉伯商人運往歐、亞、非等地的中國藥材有60多種,如朱砂、人參、牛黃、茯苓、附子、胡椒等,其中尤以牛黃最被重視。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記述,他在馬拉巴看到大批中國船只裝載大宗藥材,被阿拉伯人運往亞丁港,再轉運到亞歷山大裏亞等地。1973年8月,在福建晉江地區泉州灣發掘到壹艘宋代沈船,在船艙中出土大量藥物,其中有乳香、水銀、朱砂、檳榔、胡椒、玳瑁、沈香、檀香、降真香等大批藥物,說明宋代對外醫藥交流已達到壹個新階段。同時中國與朝鮮、日本的醫藥交流也得到進壹步的發展。由於海上貿易的發達,中國與東南亞諸國如真臘國、丹眉流國、羅斛國、渤泥國、阇婆國、三佛齊等國均有貿易與醫藥交流。東南亞的大宗香料、藥材輸入我國,據《宋史·食貨誌》記載,以乳香交易為例,動輒以億萬計,可見其盛況,而我國的藥物,如川芎、白芷、朱砂、綠礬、白礬、硼砂、砒霜等,也運往東南亞各國。

宋元時期,中國與越南的醫藥交流也有發展,越南曾多次遣使贈送香藥與藥材,元世祖忽必烈也多次贈送藥物給安南王,兩國之間也有大宗藥材交易。中國醫生遠及越南,如南宋紹興6年(1136年)陜西長安明空和尚抵越南,用精神療法治愈了越南國王李神宗的“心神恍惚”,被封為國師。宋亡後,中國有許多士大夫與醫師移居越南,對越南的醫學起有促進作用。據《大越史記全書》記載,元代醫生鄒庚曾用針灸治愈了越南裕宗皇帝及皇子的疾病,鄒庚被封為禦醫,官至宣徽院大使兼太醫使。此時中國與阿拉伯諸國的醫藥交流頻繁。984年,大食國送來白龍腦、薔薇水等。大食國人李亞勿蒲希密送來薔薇水百瓶,無名異壹塊以及大宗象牙和乳香。995年,其國舶主蒲押陁黎等送來白龍腦壹百兩,膃肭臍五十對,龍鹽壹盒,眼藥二十小琉璃瓶,五味子六琉璃瓶,薔薇水二十琉璃瓶,乳香山子壹坐。1011年又遣歸德將軍陁羅離送入瓶香、象牙、琥珀、無名異、薔薇水等。波斯國(伊朗)學者兼醫生拉什德·阿爾丁·阿爾哈姆丹尼(Rashid alDinalHamdani 1247~1318年)主持編纂了壹部波斯文的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名為《伊兒汗的中國科學寶藏》,內容包括脈學、解剖學、胚胎學、婦產科學、藥物學等,附有內臟解剖圖和切脈部位圖,還提到中國著名醫學家王叔和的名字。阿拉伯名醫阿維森納創用的以金銀箔為丸衣,宋代的《和劑局方》始予記載,可見宋代已采用此法。唐宋以來,有不少阿拉伯醫生僑居中國行醫,唐代有李摩訶,是訶陵國舶主,傳補骨脂方於鄭相國;五代有李珣、李玹兄弟(祖為波斯人),生於四川;元代有拉拖特,以醫侍阿八哈幹及繼任諸汗多年,頗得龐幸,位至首相,著《歷史匯編》。1270年,元朝設立“京師藥物院”,聘用阿拉伯醫生,配制回回藥物。1273年改為“廣惠司”,1292年又在大都(北京)和上都(多倫)各設回回藥物院,可見元朝曾設立三個阿拉伯式的醫藥機構。回回藥物院譯述了阿拉伯醫藥著作《回回藥方》。

明清時期,十六世紀中葉,我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歐洲壹些國家先後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由於造船技術的進步,促進了中外交通的發展,中外人員往來與醫藥交流更為頻繁。中國醫學流傳到朝鮮、日本,在這些國家中獲得了成長與發展,並出現了許多醫學學派。明代鄭和於1405~1433年間曾率領龐大船隊七次遠航,訪問了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等國家和地區,鄭和七次出洋,曾帶去人參、麝香、大黃、茯苓、生姜、肉桂等藥物,又從亞非各國帶回犀角、羚羊角、阿魏、沒藥、丁香、木香、蘆薈、乳香、血竭、木別子、蘇合油、安息香、龍涎香、降真香、紫檀香以及糖霜、胡椒、香鹽等。鄭和歷次出洋均配備醫官、醫士,多達壹百八十余名,每艘船有醫生2~3名。當時有名醫陳以誠、陳常作為隨船醫生同往,與所經之國進行醫藥交流。我國與越南、印度、西亞和阿拉伯國家繼續進行醫藥交流。據《大南匯典》記載,明代李梴的《醫學入門》、《景嶽全書》傳入越南,越南醫人根據中醫理論編著醫書,如越南無名氏的《新方八陣國語》,即取材於《景嶽全書》。又越南人潘孚先於1432年撰《本草植物纂要》,書中大部分是中國出產的藥材,表明中國藥材大量出口,已為越南醫人所采用。清乾隆年間越南名醫黎有卓所撰之《海上醫宗心領》,其中所論病理系采用《內經》之理論,所列醫方如桂枝湯、人參敗毒散等,也采用中醫方書。又範百福所撰之《仙傳痘疹醫書》; 武平府所撰之《醫書抄略》(針灸書),均吸取我國醫學內容。與此同時,越南也有醫師來南京供職,越南藥物如犀角、奇南香、金銀香、土降香、檀香、龍腦、蘇木等不斷輸入我國。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所載越南傳入的藥物有水安息、加南香、丁香油、胖大海、?子、白緣子、簡子等,這些藥物均為我國醫生所采用。越南醫書也隨之傳入我國,明永樂四年(1047年)由軍隊帶回越南陳元陶所著的《菊草遺草》,阮之新的《藥草新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