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柴胡的原料是富含營養的,柴胡對很多疾病都有改善作用,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功效與作用,這種藥材平時還是少吃,養生就看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1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之功,《本草綱目》稱其有治陽熱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及頭痛、眩暈、婦人熱入血室、經水不調等癥。柴胡作為臨床常用中藥,臨床常配伍應用,總結其有疏郁、升清、散邪、清熱之功。
1、疏郁:柴胡長於疏達肝、胃、膽、三焦之氣機,說:“肝氣不舒暢者此能舒之”,又謂:“善達少陽之木氣,則少陽之氣能疏通胃氣之郁,而其結氣、飲食、積聚自消化也。”正說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療肝郁之疾、膽道疾病、月經不調之癥。
2、升清:柴胡味輕,具升陽之性,能引中氣升達於上。李東垣雲:“柴胡升也,能引中氣升達於上。”方如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升陽湯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療清陽下陷、中氣不升、上氣不足之證。
3、散邪:柴胡的散邪作用,已為所重視,創“新方八陣”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別體現了柴胡具有寒散、溫散、平散、補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黃芩、生地,溫散配,平散配、生姜,補散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4、清熱: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熱作用,言其能治“寒熱邪氣”《傷寒論》有小柴胡湯專治熱傳少陽,熱入血室之證。清熱臨床常配伍黃芩、丹皮、梔子等品。無論外感熱邪或臟腑郁熱均可使之,其效驗迅捷。《藥性論》也謂其:“主時疾,內外熱不解”。
中藥柴胡的品種類別
1、北柴胡
特點: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片狀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2、南柴胡
特點:根莖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緊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3、大葉柴胡
特點:葉較寬,長圓形或廣披針形,小傘梗細如絲狀。比小總苞長3-4倍。生於林內及灌木叢中。
4、狹葉柴胡
特點:主根多單生,棕紅色或紅褐色;莖基部常被棕紅色或黑棕色纖維狀的葉柄殘基;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17cm,寬2~6 mm,有5~7條平行脈;復傘形花序多數;總苞片1~3,條形,傘幅5~13,小總苞片4~6,花梗6~15;雙懸果棱粗而鈍。
中藥柴胡的使用方法
1、中藥柴胡是柴胡的根,我們壹般在春季和秋季的時候開始挖,把它洗凈後曬幹,切成片備用。柴胡可以生用,也可用酒炒用,還可以用醋炒用,柴胡主要含有揮發油,脂肪油,葡萄糖,常用劑量是6g~12g。
2、柴胡可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熱,對中度和重度的發燒效果不是很好,對流感病毒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如果病情嚴重,還需加用其他治療,比如消炎和抗病毒治療。
3、柴胡還可用於兩肘部脹痛,頭昏眼花,月經不調等癥狀,這些癥狀都是由於肝氣郁結所致,柴胡可用於舒肝解郁的作用,通常和當歸、白芍壹起使用,當歸有補血的作用,白芍有補血柔肝的作用。
4、柴胡可用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癥,有升舉陽氣的作用,通常與升麻、黨參壹同使用。
5、柴胡還可以治療風寒感冒、發燒、頭痛、心煩失眠等癥。通常和黃岑、赤芍、白芷、甘草、桔梗等藥壹起用。銀柴胡可用於治療低燒不退,常和青蒿、知母壹起合用。
中藥柴胡的.保存方法
大量中藥柴胡壹般為壓縮打包,每件50公斤。貯存於通風幹燥倉庫內,溫度30℃以下,相對濕度65—75%。商品安全水分9—12%。家用柴胡置於陰涼幹燥處密封保存即可。
中藥柴胡易蟲蛀,受潮生黴,有蟎蟲寄居。受潮品軟潤,有的表面現黴斑。為害的倉蟲有鋸谷盜、小蕈甲、黑皮蠹、大竹蠹、煙草甲等,蛀蝕品表面現蛀粉,敲打時有活蟲落下。高溫高濕季節,可見蟎蟲活動。
貯藏期間,應保持環境整潔、幹燥,並定期消毒。發現吸潮及輕度黴變、蟲蛀,及時晾曬;嚴重時,用磷化鋁或溴甲烷熏殺。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密封抽氧充氮養護。
中藥柴胡的副作用
柴胡的主要成分是柴胡皂苷,而柴胡皂苷能導致腎上腺肥大、胸腺萎縮,使人體免疫功能降低,而且還有腎毒性,能損害腎臟。另外,柴胡中含的粗皂苷有較強的溶血作用。柴胡揮發油能引發心率減慢,脈搏細弱。
中藥柴胡的副作用具體表現為:
壹、口服柴胡制劑後可有倦怠、嗜睡、食欲減退、腹脹等。
二、柴胡註射液肌註或靜滴可致變態反應:主要有過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腫等。臨床表現為:頭暈、乏力、心悸、大汗淋漓、四肢發涼、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發紺、兩眼酸脹、腹痛、腹瀉、左面頰部見褐色斑塊、周圍微紅、瘙癢及全身有淡紅色的大小不等的風團。嚴重時脈搏細弱、體溫驟降、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以及溶血反應,個別患者有意識喪失,甚至心跳停止。
中藥柴胡的功效與作用2柴胡的藥理作用:
《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往來,推陳致新”。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柴胡主要含戊酸、亞麻酸、棕櫚酸、硬脂酸、山柰酚、山柰苷、槲皮素、蕓香苷、香橙烯、龍腦、大葉柴胡皂苷Ⅱ、桃金娘醇、α-菠菜固醇、去葡萄糖基柴胡皂苷α、柴胡皂苷等多種成分,可有效抵抗病菌。
1、疏散退熱,有退燒作用
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熱,柴胡含有柴胡皂苷和皂苷元A揮發油等成分,揮發油會起到作用於控制體溫的下丘腦體,疏散清熱,所以會有退燒作用。善於祛邪解表退熱和疏散少陽經半表半裏之邪。對於感冒發熱,無論風熱、風寒表證,皆可使用。
2、疏肝解郁,可治療肝氣郁結
柴胡辛行苦泄,性散,能條達肝氣,可以疏肝理氣,使肝氣散發,風邪四散。可以用來治療肝失疏泄,氣機郁阻所導致的胸肋或者少腹脹痛、情誌抑郁、婦女月經失調、痛經等癥。
3、鎮靜,鎮痛,抗病毒
柴胡辛苦性寒,對於肝膽胃三焦引起的頭疼胸痛月經不調等癥狀有很好的療效,同時對於由內熱引起的失眠煩躁也有鎮靜作用。還可以促進人體的殺菌能力,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提高淋巴的代謝能力,殺菌,抗病毒,提高人體免疫力。
4、止咳作用
咳嗽是由中樞興奮神經系統引起的,柴胡對神經系統有壹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對柴胡有壹定的止咳效果。
柴胡服用註意事項:
柴胡有小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服用不當可能出現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等不適癥狀,嚴重者會導致心跳減緩,血壓降低,有聲明危險,因此壹定要遵醫囑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