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漫話北京味道27

漫話北京味道27

01

來北京多年,起初未曾吃過鹵煮火燒。鹵煮火燒,是老北京人的心頭好,但對我不容易接受。

走進街邊壹家小餐館,屋裏客滿,人聲鼎沸,食客們吃得熱火朝天。櫃臺前擺著壹口大鍋,大鍋上白霧氤氳,壹股花椒大料的濃重氣味散發開來,且看大鍋裏擺放著:豬肥腸、豬肺、豬肉、炸豆腐、火燒......

南方的生活環境中,沒有習慣花椒大料的氣味,也很少吃豬的內臟。性子急躁,扭頭就走出餐館,也沒有勇氣嘗試了。

但是,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耐性慢慢增強,再到鹵煮的餐館,就可以靜靜地向四周看看,想著就這氣味,這食材,居然這麽多人吃?想必這食物壹定是美味吧,不嘗嘗怎會知道呢?來北京不吃傳統小吃,怎麽體驗北京的風味呢?於是,坐下來,慢慢品嘗。

鹵煮火燒 ,鹵煮就是用花椒、大料、桂皮、丁香、八角加上鹽或者醬油煮出的水,叫鹵水,那麽,鹵煮就是用這水煮。煮什麽?煮的食材就是前面講的豬大腸、豬肺、豬肉加上炸豆腐,最後加上火燒,火燒是燒餅,是用火烤熟的,也放入鹵水中煮。

鹵煮火燒的味道怎樣?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壹起煮,加上炸豆腐塊、鹵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火燒煮透的口感不黏,肉爛而不糟,味道醇厚,醇香。

02鹵煮火燒的來歷

相傳在1780年,乾隆皇帝南巡,在揚州安瀾園陳元龍家中居住,陳家廚師的精湛手藝讓乾隆很是喜愛,於是這個廚子就跟隨乾隆進了皇宮當了禦廚。這位大廚有壹道拿手菜是壹道葷菜,主要是用五花肉、桂皮等壹些藥料烘制而成的肉湯,因廚子是蘇州人,所以這道菜的湯又叫“蘇造湯”,而肉被稱為“蘇造肉”。要說這“蘇造肉”有多好吃?

古籍《燕都小食品雜詠》曾這樣評價:“蘇造肥鮮飽誌饞,壹臠膏油已滿刪。”後來這道名菜慢慢由宮中傳到民間,但民間的食材沒有宮裏那麽奢華,於是這道菜的“主角”換成了相對便宜的豬頭肉,而肉湯加入了豬下水的成分,慢慢演化,而成為現在我們所吃的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民間小吃,之所以久盛不衰,而且南方人也在北京經營,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是從價格上來講,附和百姓的消費能力,既是菜,又是飯,湯湯水水,鹵味重重,熱熱乎乎壹大碗,美不勝收。

在《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是這樣贊譽“蘇造肉”的:“蘇造肥鮮飽誌饞,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壹臠膏油已滿衫。”在註釋中說:“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據說,蘇造肉的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家裏自然沒有那許多的名貴作料和上好的肉品,簡而化之再加入火燒,就成了民間的風味。

03

從多種信息上,我們發現鹵煮火燒來自於蘇造肉。但是現在鹵煮火燒的名聲超過了蘇造肉。不明白的是,蘇造肉到底是怎樣的肉呢?以它為原型而發展來的鹵煮火燒已經深受大眾歡迎了,那麽,如果把蘇造肉做出來,讓大家分享,不是更受歡迎嗎?可是,並沒有聽說吃蘇造肉的傳統小吃。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餐館吃飯時,很少聽到蘇造肉的信息,只有談論鹵煮火燒時,才得到信息說,鹵煮火燒來自蘇造肉,卻無人能解釋清楚蘇造肉到底是什麽。

現在,如果妳到北京的大街上或餐館裏,提起鹵煮火燒,多數人都知道,可是提到蘇造肉,幾乎無人知曉。如果鹵煮火燒確實改良於蘇造肉,而且改得有了名氣,且流傳吃了上百年,說明鹵煮火燒得改良很成功,或許,這恰好證明了: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