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現存的最早中國歷史的書是哪壹本?

現存的最早中國歷史的書是哪壹本?

類書?

1.類書的定義。《四庫全書》子部四十五有“類書”壹門。其小序說“類事之書,兼收四部,而非經、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內,乃無類可歸。”這反映了有些類書的內容具有邊緣性。但這不是嚴格的類書定義。《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對類書的定義是:“古籍中輯錄各種門類或某壹門類的資料,按照壹定的方法加以編排,便於尋檢、征引的壹種工具書。”我以為這個定義很準確,只是稍嫌簡略。古人對類書早有研究,有不同的界說。綜 合起來大致可以說:類書是割裂群書原文以為條目,或以事分,或以字分,或以韻分,按類編排起來,以便檢索或征引的資料性工具書。壹般以事而分的類書,有的兼收各類,有的專收壹類。以字而分的類書,有的齊句首之字而分,有的齊句尾之字而分。?

2.歷史上的類書。類書早在漢代已經有了萌芽,壹般認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壹部類書,是三國曹魏時期(220~222)魏文帝曹丕下令編纂的《皇覽》,是壹部規模約有800萬字的大書。此後歷代類書編纂相延不輟,規模越來越大。類書編纂需要征引大量書籍,投入許多人力,故歷史上大型類書多由皇家主持編纂。擇其要者,三國時期有《皇覽》。南齊時有《四部要略》1 000卷。唐代武德年間有《藝文類聚》100卷,貞觀年間有《文思博要》1 200卷,聖歷年間擴充為《三教珠英》1 300卷。宋代有《太平禦覽》1 000卷,《太平廣記》500卷,《冊府元龜》1 000卷。明代有《永樂大典》22 877卷。清代有《淵鑒類函》450卷,《駢字類編》240卷,《子史精華》160卷,《佩文韻府》444卷,《古今圖書集成》10 000卷。這些都由皇家主持編纂。私纂的類書種類和數量更多,只是規模較小而已。?

3.類書的起因。唐歐陽詢奉敕編纂的《藝文類聚·序》對類書的起因說得明白:“夫九流百氏,為說不同,延閣石渠,加載繁積。周流極源,頗難尋究,披條索實,日用弘多。卒欲摘其精華,采其旨要……俾夫覽者易為功,作者資其用,可以折衷古今,憲 章墳典雲爾。”

可見,由於古籍原著的大量出現,遍讀群書十分困難,而我國學術又十分重視原文的征引及 考據。在這種背景下,以輯錄原著精華為務的類書便應運而生。?

4.類書的作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類書利弊說:“此體壹興,而操觚者易於檢尋,著書者利於剽竊,轉輾裨販,實學頗荒。然古籍散亡,十不存壹,遺文舊事,往往托以得存。《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禦覽》諸篇,殘璣斷壁,至捃拾不窮,要不可謂之無補也。”我以為,說類書之興荒廢了實學,雖可成理,終非主流。而類書對於促進學術交流和保存古代原始文獻的作用,是應該充分肯定的。這裏不妨略舉《藝文類聚》“天”條的內容加以說明。?該書天部上有天、日、月、星、雲、風6條,其天條下27目,不但輯錄有《周易》、《禮記》、《論語》、《春秋》等常見書關於天的記載,更輯錄了大量稀見的資料,如“渾天儀”壹目記載有,渾天儀曰:“天如雞子,天大地小,天表裏有水,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天轉如車箍之運。”“太玄”目記載有,太玄曰:“有九天,壹為中天,二為羨天,三為從天,四為更天,五為 天,六為廓天,七為鹹天,八為沈天,九為成天。有曰天下以不見為玄。”“天”條還收有《呂氏春秋》“九野”目……類書的價值與生命力,正在於它提供了各種匯集的原始資料,具有便檢性,大大方便了學術研究。類書所輯資料,多是編者沙裏淘金而得,在當時即具有壹定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原著湮滅,有價值的資料借類書得以保存,以後更顯得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