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mì
2 英文參考excessive constipation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實秘(excessive constipation[1])為病證名[2]。見《潔古家珍·雜方》。又作實閉、實閟[2]。是指風寒痰熱、食積氣滯胃腸等所致的便秘[1]。實證有熱結、氣滯。屬熱結者,宜瀉熱通腑;氣滯宜行氣導滯。
4 實秘的病因病機腸胃實邪壅結所致的腑氣不通[2]。
實證多由素體陽盛或過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腸積熱;或誤服藥石,毒熱內盛;或熱病後余熱留戀,肺熱移於大腸,耗傷津液,導致腸道燥熱,大便幹結。也因憂思過度,久坐少動,則氣不降,大腸氣機郁滯,通降失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而成。
(1)體素陽盛,腸胃積熱:凡陽盛之體,或恣飲酒漿,過食辛熱厚味,以致胃腸積熱,或於傷寒熱病之後,余熱留戀,津液耗傷,導致腸導失潤,於是大便幹結,難於排出。如仲景所說的“脾約”便堅,就是屬於這種熱秘。[3]
(2)情誌失和,氣機郁滯:憂愁思慮過度,情誌不舒,或久坐少動,每致氣機郁滯,不能宣達,於是通降失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不得下行,因而大便秘結。[3]
5 實秘的癥狀實秘表現為大便幹結,經常3、5日壹次或更長時間,臨廁努責,幹燥難下。屬熱邪壅盛者身熱煩渴,口於口臭,喜冷飲,苔黃燥,脈滑實;氣機郁滯者便秘脅痛,脹滿不舒,噯氣納差,苔黃膩,脈弦。
熱秘以面赤身熱,口臭唇瘡,尿赤,苔黃燥,脈滑實等為辨證特點;氣秘以噫氣頻作,胸脅痞滿,腹脹痛,苔薄膩,脈弦為辨證特點[3]。
6 實秘的治療實證有熱結、氣滯、寒凝[3][4]。
實證多由素體陽盛或過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腸積熱;或誤服藥石,毒熱內盛;或熱病後余熱留戀,肺熱移於大腸,耗傷津液,導致腸道燥熱,大便幹結。也因憂思過度,久坐少動,則氣不降,大腸氣機郁滯,通降失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而成。
熱秘以面赤身熱,口臭唇瘡,尿赤,苔黃燥,脈滑實等為辨證特點;氣秘以噫氣頻作,胸脅痞滿,腹脹痛,苔薄膩,脈弦為辨證特點[3]。
表現為大便幹結,經常3、5日壹次或更長時間,臨廁努責,幹燥難下。屬熱邪壅盛者身熱煩渴,口於口臭,喜冷飲,苔黃燥,脈滑實;氣機郁滯者便秘脅痛,脹滿不舒,噯氣納差,苔黃膩,脈弦。
屬熱結者,宜瀉熱通腑;氣滯宜行氣導滯[3]。
《醫學心悟·大便不通》:“陽明胃實,燥渴、譫語、不大便者,實閉也,小承氣湯下之。”
《金匱翼·便閟統論》:“實閟有寒有熱。熱實者,宜寒下;寒實者,宜溫下。麻仁丸、厚樸三物湯,治實而熱者;逐氣丸、溫脾湯,治實而寒者也。”
6.1 熱秘熱秘(heat constipation[1])為病證名[5]。見《聖濟總錄·大小便門》。又名陽結[5]。為五秘之壹。是指熱邪內壅,以大便幹結,腹脹腹痛,口幹口臭,面紅心煩,或有身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等為常見癥的實秘證候[1]。熱秘由腸胃積熱,津傷液耗所致[6]。
6.1.1 癥狀大便幹結,小便短赤,面紅身熱,或伴身熱,或兼有腹脹腹痛,口幹口臭,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3][4]。
6.1.2 證候分析腸腑燥熱,津傷便結:胃為水谷之海,腸為傳導之官,若腸胃積熱,耗傷津液,則大便幹結。熱伏於內,脾胃之熱熏蒸於上,故見口幹口臭。熱積腸胃,腑氣不通,故腹脹腹痛。身熱面赤,亦為陽明熱盛之候。熱移膀胱,則小便短赤。苔黃燥為熱已傷津化燥,脈滑數為裏實之征。[3][4]
6.1.3 治法清熱潤腸[3]。
泄熱導滯,潤腸通便[4]。
6.1.4 熱秘的方藥治療麻子仁丸[備註]麻子仁丸(《傷寒論》):麻子仁、芍藥、炙枳實、大黃、炙厚樸、杏仁,本方重在泄熱潤腸,取其通便而不傷正。方中大黃、麻仁泄熱潤腸通便為主藥;輔以杏仁降氣潤腸;芍藥養陰和裏;枳實、厚樸行氣除滿,用白蜜為丸,意在緩下。若津液已傷,可加生地、玄參、麥冬之類以養陰生津;若兼郁怒傷肝,癥見易怒目赤等,可另服更衣丸[備註]更衣丸(《先醒齋醫學廣筆記》):蘆薈 ?朱砂以清肝通便。如燥熱不甚,除便秘外,並無其他明顯癥狀,或治療後便雖通而不爽者,可服青麟丸[備註]青麟丸(《邵氏經驗良方》):大黃二十斤,用鮮側柏葉、綠豆芽、黃豆芽、槐枝、桑葉、桃葉、柳葉、車前、鮮茴香、陳皮、荷葉、銀花、蘇葉、冬術、艾葉、半夏、厚樸、黃芩、香附、砂仁、甘草、澤瀉、豬苓、煎湯蒸制,研末,牛乳、蘇葉、梨汁、姜汁、童便、陳酒和丸以清腑緩下,以免再秘。[3]
滋陰養血,增液潤腸法:《醫宗必讀》說:“老年津液幹枯婦人產後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秘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並指出:“此類便秘誤用硝黃利瀉,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湯加蘇子、橘紅、杏仁蓯容,倍用當歸。”以四物湯加肉蓯蓉、何首烏、阿膠為本法主方,腸燥津枯加大麻仁柏子仁、蜂蜜。
6.1.5 熱秘的針灸治療 6.1.5.1 方壹[7]
治法:清熱保津,通腑利便。
選穴:以手陽明大腸經穴為主。取合谷、曲池、腹結、上巨虛穴。
隨證配穴:煩熱口渴者,加少府、廉泉。口臭甚者,加承漿、勞宮。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
方義:合谷、曲池瀉陽明之熱,清熱以保津。上巨虛為大腸的下合穴,與腹結相配可疏通大腸腑氣。
6.1.5.2 方二取大腸俞、天樞、大橫、支溝、上巨虛等穴為主[6]。熱秘者加曲池、合谷[6]。
6.1.6 熱秘的飲食療法 6.1.6.1 推薦食材菠菜、香蕉、蜂蜜、香菇、馬鈴薯、苦菜等[4]。
6.1.6.2 推薦食療方[4]
1.馬鈴薯汁(《疾病的食療與驗方》):馬鈴薯不拘量,洗凈、壓碎、擠汁,紗布過濾。每早空腹及午飯前各服半杯。
2.姜汁菠菜(《中國藥膳學》):菠菜250g,生姜25g,調料適量。菠菜去須根留紅頭,洗凈切長段,鍋內略焯後撈出,瀝水,抖散晾涼,加入姜汁,及食鹽、醬油、麻油、味精、醋、花椒油各適量,調拌人味。
3.蜂蜜飲(《中國藥膳學》):蜂蜜15g,青鹽3g。開水沖服,每晨空腹飲。
6.2 氣秘氣秘(qi constipation[1])為病證名[8]。見《濟生方·大便》。五秘之壹。是指氣滯於內,腑氣不通,以大便幹結,或不甚幹結,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腸鳴矢氣,腹中脹痛,噯氣頻作,納食減少,胸脅痞滿,苔薄膩,脈弦等為常見癥的實秘證候[1]。
多由情誌不舒,悲傷憂思,忽視定時排便,久臥少動或久臥病訂,進食過少,致氣機郁滯,不能宣達,傳導失職,糟粕內停而成。痔瘺、肛裂患者,久忍大便不泄,致通降失常,亦是形成本證的常見原因。本證的特點是“氣內滯而物不行”。糞便雖不結燥,但排出困難,雖感腹脹, *** 下墜,但蹲廁後無糞便,或排不幹凈,或排出後仍感墜脹。伴有胸脅痞滿,納食減少,頭重昏悶,倦怠身困,腹脹腸鳴,屁多,喛氣,苔多薄膩,脈象弦大等。肺失清蕭,胃失和降,肝失條達,脾失運化,俱能導致氣機郁滯。濕困中焦,風中大腸,亦可使所化失於宣達,傳導遲緩,而為便秘。前人所謂氣秘、風秘、濕秘,多屬此證。
6.2.1 癥狀大便幹結,或不甚幹結,欲便不出,或便而不爽,腸嗚矢氣,噯氣頻作,胸脅痞滿,甚則腹中脹痛,納食減少,舌苔薄膩,脈弦[3][4]。
6.2.2 證候分析氣機郁滯,腑氣不通:情誌失和,肝脾之氣郁結,導致傳導失常,故大便秘結,欲便不得。腑氣不通,則氣不下行而上逆,故噯氣頻作,胸脅痞滿。糟粕內停,氣機郁滯,則腹中脹痛。腸胃氣阻,則脾氣不運,故納食減少。苔薄膩,脈弦,為肝脾不和,內有濕滯之象。[3]
6.2.3 治法順氣行滯[3]。
行氣導滯[4]。
6.2.4 氣秘的方藥治療六磨湯[備註]六磨湯(《證治準繩》):沈香、木香、檳榔、烏藥、枳實、大黃。本方重在調肝理脾,通便導滯。方中木香調氣,烏藥順氣,沈香降氣,三藥氣味辛通,能人肝脾以解郁調氣;大黃、檳榔、枳實破氣行滯。若氣郁日久化火,癥見口苦咽幹,苔黃,脈弦數者,可加黃芩、山梔以清熱瀉火。[3]
順氣行滯,升清降濁,開上竅,通下竅,“提壺揭蓋”之法:適用於氣機郁滯便秘。前人多和六磨湯(檳榔、沈香、木香、烏藥、枳殼、大黃)為主方,但方中大黃損傷津液,大便更秘;故當以局方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樸、橘紅、當歸、甘草、肉桂或沈香)為主方,可加萊菔子、栝樓、枳殼、杏仁。
滋陰養血,增液潤腸法:《醫宗必讀》說:“老年津液幹枯婦人產後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秘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並指出:“此類便秘誤用硝黃利瀉,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湯加蘇子、橘紅、杏仁蓯容,倍用當歸。”以四物湯加肉蓯蓉、何首烏、阿膠為本法主方,氣滯加枳殼、厚樸。
6.2.5 氣秘的針灸治療 6.2.5.1 方壹[7]
治法:調理氣機,通腑利便。
選穴:以任脈、足厥陰肝經穴為主。取中脘、陽陵泉、氣海、行間、天樞穴。
隨證配穴:胸脅脹滿疼痛者,加期門、支溝。腹脹甚者,加大橫。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
方義:腑會中脘、大腸募穴天樞配氣海以疏通腑氣。行間配陽陵泉疏肝理氣,使疏泄復常。
6.2.5.2 方二治則:清熱理氣,通導腸腑
選穴:天樞 支溝 曲池 內庭
方義:天樞乃大腸募穴,疏通大腸腑氣,腑氣通則傳導功能復常;支溝宣通三焦氣機,三焦氣順則腑氣通調;曲池清泄大腸熱邪;內庭乃胃經榮穴,宣散腸胃積熱。
隨證配穴:氣滯—太沖。
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壹療程。
6.2.5.3 方三體針,取大腸俞、天樞、大橫、支溝、上巨虛等穴為主[6]。氣秘者加太沖、梁門[6]。
6.2.6 氣秘的飲食療法 6.2.6.1 推薦食材紫蘇、麻仁、菠菜、蘿蔔、玫瑰花、紅薯葉等[4]。
6.2.6.2 推薦食療方[4]
1.蘇麻粥(《食鑒本草》):蘇子10g,麻仁10g,粳米100g。現炒蘇子、麻仁研如泥,水濾取汁,後入米煮粥,空腹食。
2.麻油拌菠菜(《飲食療法》):鮮菠菜250g,麻油適量。菠菜洗凈,鍋中水燒沸,加入適量食鹽調味,下菠菜燙3分鐘,取出,加麻油拌勻食。
3.炒薯葉:紅薯葉500g,加油、鹽炒熟食。每天兩次,連服數日。
6.3 冷秘冷秘(cold constipation[1])為病證名[9]。又名陰結(《蘭室秘藏·大便燥結門》)、寒秘(《奇效良方·秘結門》)。是指寒邪內結,以大便艱澀,腹痛拘急,脹滿拒按,脅下偏痛,手足不溫,呃逆嘔吐,苔白膩,脈弦緊等為常見癥的實秘證候[1]。冷秘由陰寒固結,陰虛不運所致[6]。
6.3.1 癥狀大便艱澀,排出困難,腹痛拘急,腹滿拒按,脅下痛,小便清長,面色?白,四肢不溫,喜熱怕冷,或腰脊酸冷,呃逆嘔吐,舌淡苔白,脈弦緊[3][4]。
6.3.2 證候分析陰寒內盛,凝滯胃腸:陽氣虛衰,寒自內生,腸道傳送無力,故大便艱澀,排出困難。陰寒內盛,氣機阻滯,故腹中冷痛,喜熱怕冷。陽虛溫煦無權,故四肢不溫,腰膝酸冷,小便清長。面色?白,舌淡苔白,脈沈遲,均為陽虛內寒之象。[3]
6.3.3 治法溫陽通便[3][4]。
6.3.4 冷秘的方藥治療濟川煎[備註]濟川煎(《景嶽全書》):當歸、牛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加肉桂。方中肉蓯蓉、牛膝溫補腎陽,潤腸通便;當歸養血潤腸;升麻升清以降濁;肉桂溫陽而散寒。亦可選用半硫丸[備註]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硫黃。[3]
6.3.5 冷秘的針灸治療 6.3.5.1 方壹治則:健脾益氣,溫陽通便
選穴:大腸俞、天樞、支溝、上巨虛
方義:大腸俞乃大腸腑氣轉輸之處,配其募穴天樞,調理氣血,疏通腑氣;支溝宣導三焦氣機,通調腑氣;上巨虛是大腸下合穴,有“合治內腑”之意,調理腑氣,恢復大腸傳導功能。
隨證配穴:陰寒盛灸神闕穴。
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壹療程。
6.3.5.2 方二取大腸俞、天樞、大橫、支溝、上巨虛等穴為主[6]。冷秘者加灸神闕、氣海[6]。
6.3.6 冷秘的飲食療法 6.3.6.1 推薦食材桑椹、麻仁、鎖陽、蜂蜜、胡桃仁、羊肉等[4]。
6.3.6.2 推薦食療方[4]
1.紫蘇麻仁粥(《普濟本事方》):蘇子10g,麻仁15g,粳米50~100g。蘇子、麻仁搗爛,加水研,濾取汁,與粳米同煮粥,任意服。
2.鎖陽桑椹蜜糖水(《中國藥膳學》):鎖陽15g,桑椹15g,蜂蜜30g。鎖陽與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攪勻,分2次服。
3.胡桃仁粉(經驗方):胡桃仁5個,烤幹,研粉。睡前開水送服,連服1~2個月。
6.4 便秘實證的針灸治療治則:清熱理氣,通導腸腑
選穴:天樞 支溝 曲池 內庭
方義:天樞乃大腸募穴,疏通大腸腑氣,腑氣通則傳導功能復常;支溝宣通三焦氣機,三焦氣順則腑氣通調;曲池清泄大腸熱邪;內庭乃胃經榮穴,宣散腸胃積熱。
隨證配穴:氣滯—太沖。
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壹療程。
6.5 便秘實證的推拿療法[10]
選穴:足三裏、大腸俞、支溝、曲池、章門、期門、下巨虛、天樞、大橫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以輕快的壹指禪推法施於天樞、大橫穴,每穴約1分鐘;用掌摩法以逆時針方向摩腹8分鐘。按揉足三裏、大腸俞、支溝、曲池,以酸脹為度。推足陽明胃經,從足三裏向下推至下巨虛,3~5分鐘。按揉胸脅部的章門、期門穴,以酸脹為度,不宜 *** 太重。
7 關於便秘便秘(constipation[1][11])為病名[12]。見《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秘結源流》。即大便秘結[12]。又稱大便難[6]。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壹種病證。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腎臟的關系甚為密切[3]。其發病的原因,有燥熱內結,津液不足;情誌失和,氣機郁滯;以及勞倦內傷,身體衰弱,氣血不足等[3]。
熱秘現常分為實秘(包括熱秘、氣秘、冷秘等)、虛秘(包括氣虛證、陰虛證、陽虛證、血虛證等)進行辨治,詳見便秘條。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