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出自哪裏?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出自哪裏?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出自《素問遺篇·刺法論》。正氣,壹般是指人 體的機能活動和抗病能力。邪,即邪氣,泛指各種致病因素。中醫學認為, 疾病之所以產生和變化,其機理錯綜復雜,但歸根結底是正氣和邪氣兩個 方面的作用,即“邪正鬥爭”的結果。

正氣和邪氣是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正氣的作用是人體臟腑氣血功能 正常的綜合體現,正氣充足則抗病力強,雖有外邪侵犯也不致發病;正氣不足則抗病力弱,外邪容易入侵而發生疾病。因此,正氣不足在疾病產生過 程中處於主導地位,外邪之肆虐,必須以正氣不足為前提。這就是“正氣存 內,邪不可幹”的第—層意思。壹旦發病,正氣與邪氣雙方的力量對比決定 了疾病的發展趨勢。正氣盛,邪氣弱.邪氣不能深入;反之,邪氣步步緊逼, 由淺入深。這是它的第二層意思。

中醫發病學在重視正氣的同時,並不排除邪氣對疾病發生的重要作 用,甚至在壹定條件下邪氣可以起主導作用,例如毒蛇咬傷,這時蛇毒作為 強盛的外邪,與人體正氣的力量對比中占了明顯的優勢。無論平時正氣怎 樣充足,也無力祛之外出。其它如霍亂、肝炎等嚴重的傳染病,高溫、高壓 電流、化學毒劑等等,亦是如此。所以《素問遺篇·刺法論》在提出“正氣存 內,邪不可幹”的同時,強調要“避其毒氣”。可見,“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更 重要的含義是要求人們保護正氣,避免邪氣的侵襲。古人“正氣存內”的方 法很多,有調攝精神,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 問·上吉天真論》);有順應四時陰陽,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有調節飲食,如“謹和五昧,骨正筋柔,氣血以流……。” (《素問·生氣通天論》)等,還有氣功導引、針刺艾灸等各種方法。其目的就 是為了養護正氣,預防疾病以延年益壽。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觀點對疾病的治療也具有指導意義。治療疾 病需要權衡正氣與邪氣雙方的力量對比,而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但都著 眼於保護人體的正氣。如邪勝正衰之證,或急者治其標,祛邪以安正,或扶 正以達邪,或扶正祛邪並用。感冒發熱惡寒,疲倦乏力,自汗、脈細等,只取 辛散發汗解表往往沒有效果,而給予扶正解表的參蘇飲即可獲良效。

綜上所述,正確理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內涵,應包括:第壹,說明 了疾病的發生,是正邪兩方面鬥爭的結果,而正氣占有主導地位,起著主要 作用。第二,指出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正氣決定著疾病的發展趨勢。第三, 揭示了保護正氣以及避其毒氣是養生益壽的基本原則。體現了預防為主 的思想。第四,指導人們在臨床上,要時時刻刻註意固護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