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把蓮花送給誰?我想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望共同生活過的故鄉,路漫漫其修遠兮。
兩顆心彼此相愛,卻又在同壹邊,所以傷心難過的要死在異鄉。
原詩:
畬江采摘芙蓉
古詩十九首
河邊摘芙蓉,蘭澤多芳草。
是誰渴望離開?思維很遠。
回望故裏,漫漫長路茫茫。
壹心離家,愁死。
註意事項:
南朝蕭統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
1.蓮花:蓮花的別稱。
2.蘭澤:長著藍草的沼澤。
3.遺產(wèi):禮物。
4.很遠:猶言“很遠”。
5.回望:回望,回望。
6.老家:老家。
7.曼浩浩:還是“漫長而遼闊”,形容路無盡頭的遠方。形容無邊無際。
8.同心:古代用的成語,多用於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妻之間的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結束老年:度過老年直到死亡。
關於作者:
梁代蕭統(501-531)編《文選》(中華書局,1977版)。匿名寫的。
閱讀節奏劃分:
畬江采摘芙蓉
古詩十九首
佘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妳想留下誰?思考/在遠處。
回首故裏,路漫漫其修遠兮。
團結/離家,傷心/老死。
寫作背景:
東漢桓帝、靈帝作詩時,宦官與外戚勾結奪權,官僚集團壟斷仕途,上層士人結夥標榜,“竊選盜寵者無數,得之者德而追之,羨之者皆悠閑。另壹個能是什麽?”(徐幹《論交往的任務》)在這樣的形勢和氛圍下,中下層的士人為了謀求前途,不得不廣交朋友。他們離開了家,向父母告別。“親人被孤立,閨房被分隔,無辜,絕望才有效。”然而,他們往往壹事無成,最終充滿了抱怨和鄉愁。《古詩十九首》主要表達了遊子壯誌未酬,思念妻別離的情感,突出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士人的不滿,甚至是犬儒主義和頹廢享樂,從這壹方面真實地反映了東漢末年的政治混亂、腐敗和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