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煙臺有個村子,都是蒙古人的後裔。

煙臺有個村子,都是蒙古人的後裔。

煙臺市牟平區姜各莊鎮北頭村,是壹個瀕臨黃海的小漁村。1500多人,90%的村民都有壹個鮮為人知的姓——“杜”(dū)。據說“杜”是蒙古人的後裔。他們的祖先是誰?為什麽在壹個很多漢人居住的地方會有壹個蒙古族後裔的村落?

在,有這樣壹個特殊的姓氏——“杜”。當今天的人們饒有興趣地翻閱歷史,發現這個特殊的姓氏背後有著更特殊的蒙古血統時,壹場尋根之旅就此開始。

杜祖先考

牟平區姜各莊鎮北投村,又叫北團,和其他村不壹樣。這裏的村民大多姓杜。在北頭村周邊的酒館、東陵、東昌、南北松山、夏家疃、雙林前等村,姓“杜”的人也非常集中。據人口統計,目前穆平姓杜的有5000多人。

在北頭村,壹座古老的“杜家廟”至今保存完好。祠堂內有族譜、譜牒書,其中記載“杜氏為元朝宗室,祖諱必為裏海公,元初為華池,兼掌各州軍,歐陸,勸農”。

據焦錫澄撰寫的《寧海縣誌》“官守”部分記載:“元初裏海不可免,中原元年(1260),海亡,子嗣受襲;抄死孩子,孩子不老不紅。子子孫孫有家室,仍姓‘杜’。”

據官方記載,畢裏海是“杜”的最早祖先。追溯更早的史料,碧力海是元初蒙古在寧海府(今穆平、乳山、文登、榮成)駐防的大都華池的都城。在蒙古語中,達魯華池的意思是“護衛”,他是元朝統治者派出的管理軍事、政治、經濟的最高官員。“杜”是總的意思,所以杜華池的官職比華池高,還可以跨地區管理幾個州府。

有學者推測,裏海及其後裔來到寧海後,改朝換代,失勢,隱居在穆平東北角。裏海的後裔為了生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在漢族兄弟的幫助下,通過無數代人的努力,改變了原有遊牧部落的生活習慣,逐漸消除了蒙古人和當地漢族人的差異。

為什麽蒙古人的後代都選擇很少使用的“杜”姓?有人認為,以官名“杜魯大華池”首字為姓,便於後人互相認別;有人認為“杜”姓是明太祖朱元璋及其後代對漢人的綏靖政策所賜。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許多姓“杜”的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東北謀生,但他們從未忘記自己的蒙古祖先。據有關人員介紹,5月30日,1985,大連市瓦房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根據《關於恢復或糾正民族成分原則的通知》的要求,派員到考察杜姓歷史。經調查研究,壹致同意來自的大連市煙店鄉、郭屯村人姓杜,恢復了蒙語成分。

家譜和祠堂的保存

如今,牟平區的祠堂其實所剩無幾。目前唯壹保存較為完整的是姜各莊鎮北頭村杜家祠堂。杜家祠堂位於北頭村東端,是村裏最古老的房子,也是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式建築。祠堂建於何時,無從考證。嵌在院墻裏的壹塊石碑記載著它是在清朝嘉慶年間修復的。

“以前我們杜家祠堂大概就是壹個很土很普通的祠堂。後來我們家興旺起來,又增建了這個祠堂。據祖上說,現在可以持續200多年。”如今,北頭村73歲的杜吉凱主要負責這座祠堂的日常管理和每年同人在此舉行的祭祀活動。

文革“破四都”期間,有人尋找並破壞了這些當時“牛鬼蛇神”的東西。林村酒館的族譜被翻出來燒了,鄰居的族譜也被拿出來燒了。手裏拿著家譜的杜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把家譜搬到壹個他認為安全的地方過夜。面對親人的勸阻,杜吉凱壹言不發,他堅信,祖先留下的東西壹定不能毀在自己手裏,更不能讓親人留下遺憾。為了不破壞族譜,杜吉凱將族譜轉移了四次,最終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上世紀80年代,村供銷社搬離杜詩家廟後,壹些姓穆平的有識之士開始關註杜詩家廟。1990春節期間,杜繼開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杜家族譜請到杜家祠堂,莊嚴地懸掛起來。消息不脛而走,南莊北團各姓紛紛前來祭拜,更有遠道而來尋根問祖。

現在每逢春節和農歷七月十五,北頭村幾位熱心家族祖事的老人,都會掛起記載歷代杜後裔的家譜,恭恭敬敬地擺好各種貢品,讓同宗的人在這裏舉行祭祀活動。對於每壹位遠道而來的遊客,他們總是熱情地接待並打開杜氏家族祠堂的大門,講述家族的起源和家族祠堂的歷史。

親情跨越千山。

血緣永遠相連,親情卻不斷分離。在通訊發達的今天,杜姓後人自發在網上開設了杜家廟博客。“杜”姓在全國的分布及按世代排列的文字,河南安陽滑縣杜姓源流考,四川簡陽杜史相關記載...在這裏,來自全國各地的“杜”姓人討論交流,他們的血緣穿越千山萬水,通過網絡默默相聚。

2007年“五壹”假期,來自京、遼、吉等地的部分“杜”人自發來到北頭村,祭拜杜祖廟,祭奠裏海祖先。

雖然素未謀面,但壹句“家鄉人來了”,卻讓遠道而來的杜家後人潸然淚下。當天,杜吉開老人打破了只在春節和七月十五掛家譜的常規,恭恭敬敬地掛了起來,讓遠道而來的杜吉開後人如願以償。面對莊嚴肅穆的杜家祠堂,仰望高高懸掛的祖傳族譜,翻開塵封已久的杜家族譜,遠道而來的杜家親戚感慨無限,激動得熱淚盈眶。朝聖,祝酒,三次奉獻...

祭祖結束後,人們還舉辦了全國杜氏宗祠論壇,新浪博客“杜氏宗祠”的博主將近年來收集整理的杜氏宗祠史料分發給大家交流。

四平市的杜說:“我們的祖先離開了家園,但我們的祖先沒有忘記他們的家園和根。由於歷史原因,他們沒有成功,但我們作為杜家的後代回來了,我們實現了祖先的願望。我想以後會有更多有姓氏的人回來尋根祭祖的!”來自遼寧的杜本偉在杜家廟留言簿上寫道,“春回北方,祭奠先人,承大業,開新路。”

當《太陽在草原上升起》在宗親大會上響起時,人們的心在杜家之後變得更近了。這是壹次重逢,壹次回歸。

雖然每個人的任務都在不停地進行,但穆平的後代現在又開始忙碌了,因為今年的祭祖活動即將舉行。據了解,繼杜氏家族之後,人們還打算成立壹個“杜氏文化研究會”,系統整理杜氏族譜和杜文化在各地的傳承情況。

誰了解了人生的來龍去脈,人生就成了壹本深奧的書。膠東半島有很多罕見的姓氏。如果弄清了這些姓氏的起源,早期太古代人的原始崇拜和歷史上的鮮活人物就會水落石出。知道了為什麽,我們才有信心在“姓”的符號下前行

YMG記者耿靜

通訊員杜攝影報道

■相關鏈接

裏海及其後裔

大蒙古國建立後,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是元軍五遠征馬的統帥——畢裏海,率軍入中原,平定金軍,鎮守州府。由於戰功卓著,成吉思汗冊封他為中書省益都魯寧海州(今轄穆平、乳山、文登、榮成)最高軍政經濟長官。裏海之子超兒和孫子老池,都是世襲的穆平大儒華池。

據史料記載,裏海死於1260年,忽必烈在這壹年被稱為可汗。1271年,忽必烈定國為元,元朝正式建立。1279年,元軍滅南宋,統壹中國。在此期間,畢裏海的兒子被任命為穆平大祿華池。超耳死後,畢裏海之孫不嫌老,出任華池,歷經元朝、元稹、大德朝。元朝開始恢復科舉制度,廢除地方官世襲制。不老池死後,裏海後裔將不再擔任達魯華池之職。但是畢力海家族,經過整個元朝,已經在當地形成了非常顯赫的家族。裏海及其後裔是獨立、審慎、開放和光明、忠誠和傳家寶,贏得了人民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