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便秘便秘(constipation)為病名。見《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秘結源流》。即大便秘結,又稱大便難、大便不通、大便秘澀。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壹種病證。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腎臟的關系甚為密切。其發病的原因,有燥熱內結,津液不足;情誌失和,氣機郁滯;以及勞倦內傷,身體衰弱,氣血不足等。本證多見於各種急慢性病中,只是其中的壹個癥狀,本條專論便秘,是以便秘為主要癥狀。由於其他疾病而兼見大便秘結者,不在本條論述範圍。針灸治療有壹定效果,如經多次治療無效者,須查明原因。便秘的定義《中醫藥學名詞》(2004):便秘是指以大便秘結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中醫藥學名詞》(2010):便秘是指以排便困難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可分實秘與虛秘。便秘的分類便秘壹證在《傷寒論》中,有“陽結”、“陰結”及“脾約”名稱,其後又有“風秘”、“氣秘”、“熱秘”、“寒秘”、“濕秘”及“熱燥”、“風燥”等說。《景嶽全書·秘結》認為:“此其立名太煩”又無確據,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無為臨證之害也。”他主張按仲景把便秘分為陰結、陽結兩類,有火的是陽結,無火的是陰結。按照病因病機及臨床所見,便秘可分為熱秘、氣秘、虛秘、冷秘等四類。由腸胃積熱,津傷液耗所致者,稱熱秘;由陰寒固結,陰虛不運所致者,稱冷秘;由氣機壅滯所致者,稱氣秘;由氣虛血少、腸燥便結或推動無力所致者,稱虛秘。便秘的病因病機飲食入胃,經過脾胃運化,吸收其精華之後,所剩糟粕,最後由大腸傳送而出,而成大便。如果胃腸功能正常,則大便暢通,不致發生便秘。若腸胃受病,或因燥熱內結,或因氣滯不行,或因氣虛傳送無力,血虛腸道幹澀,以及陰寒凝結等,皆能導致各種不同性質的便秘。體素陽盛,腸胃積熱凡陽盛之體,或恣飲酒漿,過食辛熱厚味,以致胃腸積熱,或於傷寒熱病之後,余熱留戀,津液耗傷,導致腸導失潤,於是大便幹結,難於排出。如仲景所
詳見百科詞條:便秘 [ 最後修訂於2018/8/17 9:29:42 ***30816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