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人們是如何造紙的?

古代人們是如何造紙的?

以中國古代典籍《天工開物》中記載的竹紙制作方法為例,進行了介紹。在古代,用竹子造紙的步驟如下:

1.將漂浮池塘中的嫩竹切碎,放入池塘中,浸泡100天以上,用天然微生物分解,洗掉竹子的綠皮。

2.將上面得到的竹子煮沸,放入“煮”桶中,用石灰煮八天八夜。

3.把處理過的竹子在研缽裏拿出來,放在研缽裏,用研缽打,直到竹子被打得粉碎,看起來像泥壹樣。

4.把布料甩進窗簾裏。將搗碎的竹料倒入水槽中,用竹簾將竹料在水中擺動。竹料變成薄薄的壹層貼在竹簾上,剩下的水從竹簾的四邊順著水箱流下來。

5.蓋上幕布壓紙,然後重復幕布使濕紙落在木板上,即制成壹張紙。就這樣,反復擺料、遮簾的步驟,這樣就疊了幾千張濕紙,再加上木板,擠出大部分水分。

6.把濕紙通過火烤壹烤。烤紙的設備是用土坯磚砌壹條巷子,在巷子裏生火。土坯磚溫度上升後,將濕紙壹張壹張地貼上去,烘烤。幹燥後,揭蓋得到紙張。

您也可以參考以下文本:

樹皮、麻頭、破布、廢漁網等。

蔡倫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家,也是造紙術的發明者。在紙發明之前,古代國家的人們盡力用石頭、磚塊、樹葉、樹皮、蠟板、銅、鉛、亞麻布、動物皮、羊皮等等來用文字記錄。

在中國商朝時期,人們在龜甲、牛、羊、豬等動物的肩胛骨上壹個壹個地刻上文字。隨後,人們用規格壹壹對應的木片(也稱竹簡)和竹片(也稱簡)寫文章;以後我們也用絲織品當紙來寫字。東漢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簡帛越來越不適合書寫。為了做出理想的書寫材料,蔡倫在以前用廢絲棉造紙的基礎上,用樹皮、麻、破布、廢漁網等為原料,制成了壹種又輕又經濟的紙,並總結出壹套比較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飛躍。公元105年(漢元興元年,劉兆年在位),蔡倫把做好的紙呈給朝廷,受到皇帝的表揚。從此,人們開始使用這種紙,蔡倫制造的紙在全國被稱為“蔡侯紙”。

公元121年,蔡倫卷入東漢王朝的權力和利益之爭,漢安帝劉虎命令他投降。蔡倫羞於受審,就是自己洗澡,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後服毒自殺。

在8世紀,紙在中國被廣泛使用。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中國向亞洲各地出口紙張,並嚴格保守造紙術的秘密。公元751年,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發生沖突,阿拉伯人俘虜了幾個中國造紙商。不久,造紙業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就這樣,造紙術逐漸遍布阿拉伯世界,在那裏紙被廣泛使用,然後通過阿拉伯國家傳播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料記載,蔡倫發明造紙術後1000多年,歐洲才建立了第壹家造紙廠。現代造紙工業雖已發展,但其基本原理仍與蔡倫相同。造紙的原料十有八九已經被木漿所取代,但制造高檔印刷紙、卷煙紙、宣紙、打字蠟紙的原料,仍然無非是蔡倫用過的破布、樹皮、麻頭、廢漁網。

蔡倫對我們國家乃至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且還會繼續下去。今天,我們已經不可能用數量來衡量紙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更不可能預測人類對紙的使用會持續多久。因此,蔡倫(還有四大發明的另壹位發明者畢升,他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給中國和人類歷史進程帶來巨大影響的人的名單中,應該占據首席或接近首席的位置。

造紙術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之壹,與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並稱為中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它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書寫材料,使文字有了新的載體,結束了先民在石壁、獸骨、竹簡、帛上書寫的歷史。同時,紙也是文房四寶之壹。

古籍中有壹種說法是東漢蔡倫造紙術,至今仍有爭議。從目前出土的文物和資料來看,西漢時期的墓葬中已經出土了古紙。當時的紙是動植物纖維的混合物,這些纖維邊角料再加工制成紙。自東漢以來,造紙技術得到了改進,人們只用植物纖維就能制造出薄紙。

由此可以推斷,蔡倫對東漢造紙術的改進功不可沒。他發明了用樹皮、麻、破布、漁網等材料造紙的技術,並將紙呈獻給皇帝。因此,人們也稱這種紙為“蔡侯紙”。

造紙術的發明促進了筆、墨、硯的發展。造紙術傳到東南亞、歐洲和阿拉伯國家,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

1986年間,學者們對古代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地圖、陜西Xi安和甘肅居延出土的西漢麻紙是否屬於紙進行了爭論。這種紙因其厚薄不均,纖維分布不均勻而被稱為麻紙。漢至唐近千年來,麻紙壹直是中國書寫繪畫的主要紙張。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物質的豐富,造紙的原料也逐漸增多。魏晉以後,人們開始用藤皮(稻草、麥稭)、桔皮、桑皮、麻竹、蕁麻等材料造紙。東晉時,麻被用來造紙。用這種材料制成的紙堅韌、潔白、耐水,應該是宣紙的雛形。真正意義上的宣紙,屬於南朝時期安徽歙縣等地生產的壹種銀紙。當時梁武帝的紙上詩是“白如霜雪,方與棋,宣情守記,而不與網漁。”足以說明當時的造紙術水平。

隋唐是造紙術的鼎盛時期。這時紙的品種和樣式基本形成,紙的染色工藝就出現了。到了唐代,出現了壹些著名的紙,如揚州麻紙、青檀皮制宣紙等,還出現了壹些新品種,如鄱陽白、誠信堂紙等。給信紙染上顏色是當時的壹大特色。僅四川就有深紅、粉紅、明黃等10種彩紙。

到了宋代,竹子和竹皮取代了大麻,成為造紙的主要原料。此外,木棉還被用作造紙的原料。隨著印刷業的興起,金代發明的適合印刷書籍的竹紙很受歡迎。此外,紙張的加工技術也在不斷改進。除了精雕細琢,在加工中還加入了蠟、黃柏、膠、明礬、彩、金銀輔料,使紙張更加光滑、平整、美觀。

明清時期,中國造紙工業繼續發展。文具和宣紙的制作技術越來越精湛。在制作過程中,除了上漿、加礬、打蠟、染色、印花、沙礫拋光、灑金銀外,人們還采用豆板、拱花的印刷方法,制作出各種精美的文具。到了清代,作為主要書寫材料的宣紙,起源擴大,名稱繁多。除了玉盤紙、羅紋紙、六吉祥紙、回形針之外,還有很多特殊的紙,比如南嶼縣的布紙、湖南萊陽的棉紙等。到清末,機器造紙技術傳入中國,造紙業進入新階段。■

作者:吳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