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關於找出造句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警察們觀察力敏銳,發現了犯罪的主謀。
2.敵人到處搜查,企圖找出我的地下黨員。
他旁敲側擊,終於發現了真相。
4.要識別相似的字,就要找出它們的異同。
5.老師讓我們在這篇文章的範圍內找出習語。
6.經過反復推敲,偵查員終於在嫌疑人的談話中發現了壹些漏洞。
他的病很奇怪,至今沒找到病因。
8.多虧了我師父的洞察力,我找到了真正偷東西的人,還我清白。
9.他們可以集思廣益,找到許多技術問題的最佳答案。
10,當務之急是想辦法把經濟手段和政治手段結合起來。
11.為了找出證據,他搜查了房間。
12,對於這個事件,壹定要找出原因,對癥下藥,不要盲目行動。
13,部分同學沈迷網絡。總是找各種借口騙父母去網吧。
14.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找出所需的信息並不容易。
15,把事情搞得壹團糟,找出各種“理由”企圖搪塞。
16,名偵探壹點點線索就找到了兇手,令人佩服。
17,清兵入關後,李自成也想想辦法保住新建立的政權。
18,關於這件事,我們需要找出心結在哪裏,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19,找出歌詞中的擬人句和比喻句。
20.當然,既然對方和妳分手了,那肯定是對妳不滿。如果妳想挽回對方,那麽妳需要找出她對妳有什麽不滿意的地方,然後改變和提高自己,消除她對妳的負面印象。只有這樣,妳才能再次挽回對方。
句子是語言使用的基本單位,由詞或短語組成,能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某人某事,問壹個問題,要求或停止,表達某種感情。它應該以句號、問號或感嘆號結尾。造句有幾種方法:
1.在分析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解釋。如果用“致敬”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向革命烈士紀念碑致敬。”因為“致敬”就是帶著敬意仰望。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詳細描述事物的動作、表情或形狀。比如用“沈默”造壹個句子:“教室裏壹片寂靜,再也沒有人歡笑嬉鬧,沒有人隨意走動,連大氣都不敢出。”這使得“沈默”變得具體。
3.有些形容詞可以用壹對反義詞或褒貶詞組合,強烈的對比能起到更好的表達作用。比如用“光榮”造壹句話:“講衛生光榮,不講衛生可恥。”對比“榮”與“恥”,強調衛生是壹種美德。
4.用類比詞造句,可以通過聯想和想象使句子生動。如果用“仿佛”造句:“今天特別冷,風吹在臉上像刀子壹樣。”
5.用關聯詞造句時,壹定要註意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雖然?但是呢?”句子:“雖然今天天氣不好,但是沒有人遲到。”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中,要區分和記憶幾類關聯詞。
6.先把要造的詞展開成短語,然後完成句子。如果用“添加”造句,可以先組成“添加裝備”、“增加信心”或“增加力量”,這樣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著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融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壹個新聞事件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時,新聞事件中的壹個代表詞,在網民的推動下,成為造句的主體,在網絡中迅速傳播。比如李剛事件,我爸把李剛稱為流行語,用它開展的造句活動在網上傳播。比如:窗前明月光,父親是李剛;給我壹個李剛,我可以撐起整個地球等。360和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我很難做決定”這句話也迅速流行起來。這種造句的特點主要是對已有詩文的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