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參:性味歸經甘、微苦,溫。歸脾、肺、心、腎經。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益氣攝血。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
人參:性味歸經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
人參依其加工方法不同而得生曬參(經曬幹而成)、紅參(經蒸煮處理而成),那蒸和不蒸有和區別呢?
首先,中醫認為,人參為補虛類中藥,長於氣虛。人參生用氣涼,味苦而補陰。故生曬參性涼,偏於補氣、養陰、生津之效,適用於氣陰不足者,氣陰兩虛多用人參;如舌紅少苔,咽幹口燥,兼有頭暈、耳鳴等癥可服之;紅參性偏溫熱,以溫補見長,有溫升之功,能補陽氣,有較強的補氣作用,最適合於陽氣虛弱或陽氣衰亡的“亡陽癥”,多用於氣血虧虛,脈微肢冷,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如年老氣衰、頭暈目眩、胃寒及婦女失血過多,或手術後體虛者。
其次,從古籍醫書聖典來看,書中雲:“人參補陰以益陽”;“陽欲脫者,補陰以留之”;“人參生用氣涼,熟用氣溫,味甘補陽,微苦補陰”等;人參單用起源很早,陶弘景《肘後百壹方》、孫思邈《千金方》都有用人參治病的記載。唐、宋以後,民間煎湯熬膏,單用者益多,實因其功用雖重在補陰補血,而亦能補陽益氣,具有比他藥特殊的兩相性作用。可見人參之益陽是通過補陰而實現的。
人參作為百草之王,具有悠久的藥用歷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通過翻看查閱各種書籍、文獻,發現人們對其補陰還是補陽頗有爭議,古人認為人參性微寒,現藥典則微溫,我認為這與現代人參多用於補虛有關。但對於人參和紅參,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對紅參偏溫認識是壹致的,體弱陽虛者,溫補宜用紅參。
人參使用註意:1、少不用參,可致孩子性早熟;2、不易於藜蘆、五靈脂、蘿蔔、茶葉同用;3、體質壯實之火,並無虛弱現象,妄用本品,如誤用或多用,反而導致閉氣,而出現胸悶腹脹等癥。4、感冒發熱不宜用。4、懷孕後期禁用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