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犢鼻簡介

犢鼻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犢鼻的別名 5 出處 6 穴名解 7 所屬部位 8 犢鼻穴的定位 9 取法 10 穴位解剖 10.1 層次解剖 10.2 穴區神經、血管 11 犢鼻穴的功效與作用 12 主治病癥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配伍 15 特效 *** 16 文獻摘要 17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犢鼻 1 拼音

dú bí

2 英文參考

Dúbí ST35 [中國針灸學詞典]

dúbí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3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T3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犢鼻 漢語拼音 Dubi 羅馬拼音 Tupi 美國英譯名 Nose of Calf 各

號 中國 ST35 日本 35 法

國 莫蘭特氏 E35 富耶氏 德國 M35 英國 S35 美國 St35

犢鼻為經穴名(Dúbí ST35)[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俗稱外膝眼[2]。屬足陽明胃經[1]。犢即小牛,鼻即鼻子,穴在髕韌帶之側,韌帶形似小牛之鼻,故名犢鼻[1]。主治膝痛,關節屈伸不利,腳氣,膝中疼痛,損傷性膝關節痛,膝部神經痛或麻木,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膝關節酸痛,屈伸不利,膝髕腫痛不仁,下肢痿痹,下肢麻痹,下肢癱瘓,足跟痛等。

4 犢鼻的別名

外膝眼(《備急千金要方》)。

5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臟俞五十穴,腑俞七十二穴……犢鼻二穴。

6 穴名解

犢即小牛,鼻即鼻子,穴在髕韌帶之側,韌帶形似小牛之鼻,故名犢鼻[1]。

《說文》:“犢,牛子也。”鼻指呼吸兼嗅覺器官。足陽明胃經屬土,以其牛為坤為地,穴當膝髕骨旁,是處形同牛鼻。《醫宗金鑒》:“此處陷中兩旁有空,狀如牛鼻。”因名犢鼻。[3]

7 所屬部位

膝[4]

8 犢鼻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犢鼻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5][6]。

犢鼻在膝前區,髕韌帶外側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1]。

犢鼻位於膝關節外側,髕骨下緣,髕韌帶外側凹陷處[2]。

犢鼻穴在足陽明胃經中的位置

犢鼻穴的位置

犢鼻穴的位置(足陽明胃經)

犢鼻穴的位置(肌肉)

犢鼻穴的位置(骨骼、血管)

9 取法

犢鼻在膝前區,髕韌帶外側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1]。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在髕骨下方,髕韌帶外側凹陷中取穴[7]。

快速取穴:坐位,下肢用力蹬直,膝蓋下面外側凹陷處即是[8]。

10 穴位解剖

犢鼻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膝關節囊。有膝關節動、靜脈網。分布著腓腸外側皮神經及腓總神經關節支。皮膚有股前皮神經分布。大腿深筋膜致密堅韌。針由皮膚、皮下組織,在髕下方髕韌帶外側深進,直抵關節囊。在關節囊的周圍,有膝關節網,由旋股外側動脈的分支,股動脈的膝降動脈、膝上下外和膝下下內動脈,以及脛前返動脈吻合而成。從腓總神經發出的膝上下外關節支與同名動脈伴行,分布於膝關節。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髕韌帶與髕外側支持帶之間→膝關節囊、翼狀皺襞[1]。

皮膚→皮下組織→膝關節囊→翼狀皺襞。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和股前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脛神經和腓總神經的膝關節支及膝關節動脈網分布[6]。

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腓總神經關節支和膝關節動、靜脈網[2]。

11 犢鼻穴的功效與作用

犢鼻有祛風化濕、疏利關節的作用[1]。

犢鼻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犢鼻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消腫止痛之功,是治療膝關節疾病的常用穴之壹[3]。

12 主治病癥

犢鼻穴主治膝痛,關節屈伸不利,腳氣,膝中疼痛,損傷性膝關節痛,膝部神經痛或麻木,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膝關節酸痛,屈伸不利,膝髕腫痛不仁,下肢痿痹,下肢麻痹,下肢癱瘓,足跟痛等。

犢鼻穴主治膝痛、關節屈伸不利、腳氣[6]。

犢鼻主治膝關節周圍的疾患:如膝中疼痛、腳氣、下肢痿痹、損傷性膝關節痛、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1]。

犢鼻主治膝關節酸痛、屈伸不利,腳氣等[2]。

犢鼻主治膝髕腫痛不仁,屈伸不利,下肢麻痹,腳氣。

運動系統疾病:膝關節炎,膝部神經痛或麻木,腳氣,下肢癱瘓,足跟痛。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向後內斜刺0.8~1.5寸[6]。

壹般斜刺0.5~1.0寸[1]。

膝中斜刺0.5~1寸[2]。

稍向髕韌帶方向斜刺0.5~1.2寸,膝關節酸脹沈重[7]。

從前向後內斜刺1.0~1.5寸,膝關節酸脹沈重。

13.2 灸法

可灸[7][6]。

不灸[1]。

艾條灸5~10分鐘[2]。

艾炷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14 配伍

犢鼻配膝陽關、足三裏、陽陵泉,有溫經通絡的作用,主治膝及膝下病。

犢鼻配梁丘、陽陵泉,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膝關節炎。

犢鼻配陽陵泉、委中、承山,有行氣活血的作用,主治髕骨脂肪墊勞損。

15 特效 ***

揉按犢鼻5分鐘,可減輕劇烈運動造成的膝關節疼痛[8]。

長期堅持用中指指腹 *** 犢鼻,每次1~3分鐘,可以改善膝部疼痛、酸軟等癥[8]。

16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刺禁論》:“刺膝出液為跛。”

《黃帝內經靈柩·雜病》:膝中痛,取犢鼻,以員(圓)利針,發而間之。針大如牦,利膝無疑。

《備急千金要方》:“犢鼻腫,可灸,不可刺。”

《針灸甲乙經》:“犢鼻腫,可刺其上(即鶴頂穴),堅則勿攻,攻之者死。”

《針灸資生經》:膝及膝下病;膝臏癰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