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洛河也稱洛河,古稱洛水或北洛水 ,為黃河二級、渭河壹級支流,陜西長度最大的河流。發源於陜西定邊縣白於山南麓的草梁山。河源分三支:西支為石澇川,中支為水泉溝,東支為亂石頭川,在吳旗匯流後稱為北洛河。河流自西北向東南,流經誌丹、甘泉、富縣、洛川、黃陵、宜君、澄城、白水、蒲城、大荔,至三河口入渭河,途經黃土高原區和關中平原兩大地形單元。河長680.3公裏,全都位於陜西境內;流域面積26905平方公裏,陜西境內流域面積24552平方公裏。河道平均比降1.98‰ ,流域面積平均寬度80公裏,呈明顯的條帶形。
洛河是壹條古籍記載較多而又混淆較多的河流。壹是與南洛河相混淆。《廣韻·鐸韻》說:“《尚書·禹貢》在‘導洛自熊耳’,《漢書》洛,本作雒。”清王筠《說文句讀補正》說:“許君(許慎)但說陜西、甘肅之洛,是河南之雒本不從水也。段玉裁《小箋》說:“自魏黃初以前,雍州渭洛字作‘洛’,豫州伊雒字作‘雒’,絕無混淆,黃初(220~226)以後乃亂矣。”《魏略》說:“魏以行次為土,水之壯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變‘雒’為‘洛’。”已將渭洛的洛河改稱北洛河,以別於伊洛的南洛河。二是與石川河(漆沮水)相混淆。首先將兩者混為壹談。《尚書·禹貢》曰:“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於灃,又東會於涇,又東過漆沮,入於河。”《毛傳》雲:“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河。”其次上指漆沮(石川河),下指洛河。《太平寰宇記》載:“沮水自坊州升平縣(今宜君縣西)北子午嶺出,俗號子午水,下會榆谷,慈馬等川,遂為沮水,至耀州華原縣(今耀縣)合漆水,至同州朝邑縣(今大荔東)東南入渭。”還有把雍州漆沮水(即武功漆水河)與石川河、洛河互相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