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譯文

文言文譯文

孫權勸學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妳鉆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妳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妳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妳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

誇父逐日 (山海經)

誇父逐日是壹個神話故事。它講得是上古時期,神人誇父追趕太陽,最後被太陽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經》對此有詳盡描述:“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桃)林。”

這段記述是說:誇父追趕太陽,追至太陽身邊,因炎熱而口渴,喝幹了江河仍嫌不足,於是,欲飲沼澤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棄於路邊,競長成壹片桃林。

誇父為何要去追趕太陽?

楊公驥先生認為,誇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極為深記得的寓意。

它說明“只有重視時間和太陽競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虛,這樣才能需要並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將水當作知識的象征);也只有獲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時間競走,才能不致落後於時間”。楊先生這壹觀點被編入《中國文學》壹書,受到許多同誌的贊同。

另外,文學家蕭兵先生在其《盜火英雄:誇父與普羅米修斯》壹書中稱:誇妳逐日是為了給人類采擷火種,使大地獲得光明與溫暖。誇父是“盜火英雄”,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

蕭先生的看法,頗有幾分浪漫色彩。

還有人把誇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壹種爭鬥,誇父代表“水”,而太陽代表“火”。水神、火神相爭,水火不容。

誇父逐日的故事,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如何理解這個故事,已不僅僅是學術界關註的問題,而它積極的意義在於,人們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認識這個世界,去實現自已美好的追求。

兩小兒辯日 (列字)

孔子到東方去遊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

壹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壹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

另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裏壹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妳知道的事情多呢?”

狼 蒲松齡

壹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壹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壹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壹樣壹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壹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裏有壹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壹會兒,壹只狼徑直走開了,另壹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壹只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鉆進去了壹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壹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我分少,給我吧!!!!!!!!!謝謝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