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光的直線傳播》說課稿

《光的直線傳播》說課稿

 作為壹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光的直線傳播》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光的直線傳播》說課稿1

 壹、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第壹節的內容,光的直線傳播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同時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的必備知識。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壹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後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①能識別光源,知道光源分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兩類。

 ②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能列舉光的直線傳播在社會生活與生產中的壹些應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光在空氣、水和玻璃等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特點。

 ②觀察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糖水中的路徑”,啟發學生歸納總結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實驗探究中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並在實驗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②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解釋壹些簡單的自然現象,解決壹些實際問題,意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麗,又有規律可循,而且利用這些規律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3、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直線傳播。(2)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現象。

 二、器材的選擇

 1、選擇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2、教學器材: 水槽 激光筆 水 牛奶 煙餅 鑷子 燒杯 滴管 紙杯 蠟燭 火柴 玻璃磚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本節是學習光現象的壹個開始,是以後學習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礎。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采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註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同時要盡可能讓學親自動手實驗,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並由他們自己總結和發現規律。

 四、教學流程

 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壹)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壹組與光現象緊密聯系的優美圖片和視頻:影、倒影、水面下(視深變淺)物體,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白光通過三棱鏡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極光……最後將畫面停在“節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課的主題。讓學生欣賞絢麗天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由此進入這節課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①引導學生應用桌面上的器材,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在空氣、水、以及果凍這些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要發生偏折。

 分組實驗,然後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符合教學規律,體現了物理學科的特點。)

 在學生匯報實驗現象和結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得出:光在空氣、水、果凍、玻璃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發生了偏折。

 ②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得出光在同種非均勻介質中路徑發生彎曲。

 2、光線

 展示生活中光沿直線傳播的圖片,學生想象光線的形象。

 引導:為了直觀的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我們用壹條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用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這樣的帶箭頭的直線稱之為光線。

 強調:光線是為了方便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而引入的壹種描述手段,是假想的。

 3、應用

 (1)影子的形成

 投影展示影子的形成原理。

 引導:a 光在同種且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 不透明物體光不能通過。

 原理:光在同種且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透明物體,在物體後面形成壹個無光的黑暗區域。

 (2)小孔成像

 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實驗器材完成課本P70“想想做做”,在班級進行展示,觀察小孔成像現象,交流小孔成像的特點。(訓練了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了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利用利用動畫展示小孔成像,畫小孔成像原理圖。

 歸納小孔成像特點:像與物相反;實像。

 (3)日食、月食

 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日食、月食原理圖,引導學生分析。

 (4)學生列舉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實例,並進行解釋。(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光速

 (1)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光的傳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0×108m/s。(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生回憶聲音的傳播速度情況,將光的傳播速度與聲音進行對比。

 (三)歸納總結,應用提升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改變以往教師口頭總結學生心不在焉的情況,由學生極積主動說、談、想,為後續的學習作好準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習題,學生作答。(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光的直線傳播》說課稿2

 課題:

 光的直線傳播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能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能理解常見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知道光速是3×108m/s。

 過程與方法:

 初步形成發現問題,形成課題,建立假說,檢驗論證,評價發展的思維程序;觀察光在空氣、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通過閱讀相關資料,感受我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增強對中華民族的科學文明的自豪感。

 重點:

 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過程以及光速的應用。能解釋簡單的光直線傳播現象。

 難點:

 光直線傳播規律的得到及解釋光直線傳播現象。

 教學準備:

 衛生香(或有煙蚊香)、壹空燒杯、壹裝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漿)、火柴、蠟燭、玻璃磚壹塊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教師:提前2-3分鐘到教室,用投影儀投影以下文字“激光直射人眼時,會對眼睛有損傷,實驗前、後及實驗中絕對禁止激光直射自己或他人眼睛!”提出問題引入活動:同學們在小學或更早的時候做過手影遊戲嗎?

 今天讓大家回到童年,重溫兒時的歡樂,誰先來試壹試?

 教師:大家說他們的表演精彩嗎?

 由活動引入問題:我們欣賞了這幾位同學的惟妙惟肖的表演,妳能提出與這壹現象有關的問題嗎?(思考了壹下)

 1、光的傳播〖活動〗點燃壹支蠟燭,用硬紙片遮住,(能/不能)看到燭光?在硬紙片上開個小孔,(能/不能)看到燭光?〖質疑〗為什麽開個小孔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燭光?坐在什麽位置的同學才能看到燭光?〖思考〗通過這壹現象可以知道光是怎樣傳播的?

 教師:剛才大家提出了好多想要知道的問題,所提的問題都很好。我們今天不可能全把它們研究完,選出其中的兩個來***同探討壹下。

 2、影是怎樣形成的?

 4、影為什麽會隨手形的變化而變化?大家猜想壹下形成影的原因是什麽呢?

 教師引導鼓勵:如果在流動的水中插壹竹竿,水能繞過插在水中的竹竿而向前流動,光能否像水那樣繞過嗎?

 教師:如何證明妳的猜想呢?

 教師:介紹大家桌子上的.器材有導向地介紹:衛生香(或有煙蚊香)、壹空燒杯、壹裝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漿)的燒杯、玻璃磚壹塊、火柴、蠟燭、激光筆、三個開有小孔的硬紙板、夾子(大的三個或小的六個)、壹根細線,要求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尋找妳的證據。

 教師引導:太陽光射進教室時,此時我們看不到光,設想壹下,用掃帚將地上的灰塵掃起來,還看到嗎?

 教師引導:自然界中大的天文現象……

 教師:用投影儀演示日、月食的形成過程(因陋就簡,形象直觀),並投影出它的解釋圖。接著說明其應用——“夏、商、周斷代工程”

 過渡:我國古代對光的這種傳播規律早有記載,最早的是4世紀《墨經》記述了壹種叫小孔成像的現象。下面我們重溫壹下古人觀察到的現象。

 教師:除上述記載外,我國宋代博學家沈括有壹部科學巨著,被英國的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的坐標,大家知道這部巨著嗎?《夢溪筆談》它裏面也有這壹現象的描述。

 投影:“若鳶飛於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所束,則影與鳶相逆,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給出解釋

 投影:作圖給出解釋

 第二課時

 過渡:

 情景設置:兩小孩為光傳播是否需要時間所進行的爭論。關於光的傳播是否需要時間的問題在歷史上還有壹段故事。

 投影出光速的測定史:伽利略實驗。

 閱讀後說明:科學家和我們常人壹樣,也會有錯或想不到的地方,生活中要正確對待失敗,正是因為伽利略的失敗,才使得後來的科學家用了很多更巧妙的方法來測定光速。光速到底是多少?現在測得光速為3×108m/s,即每秒鐘光要走3×108m的距離,這個距離相當於繞地球赤道7.5圈

 拓展無影燈觀察醫院手術室的”無影燈”,它是將發光強度大的燈在燈盤上排成圓形。形成壹個分布區域較大的光源,從不同角度把光線照射到手術臺上,即使醫生的手及器械在燈光與病人手術區域之間,也只遮住了部分光線,其他燈光仍能照亮被遮擋住的部分。光照到不透光的物體上會在其後留下影子,光完全照不到的地方叫“本影”,有壹部分被遮擋的區域叫做“半影”。無影燈就是使醫生手術時不在病人手術部位產生本影。

 教師小結:

 投影:

 三、光的直線傳播

 1、光沿直線傳播。

 2、光速為3×108m/s。

 課堂回顧:

 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影子的形成說明。

 3、光的傳播速度為m/s。

 4、用步槍瞄準射擊時,要求“三點壹線”,這是規律的應用。

 5、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形成的天文現象,科學家利用天體力學的方法向前推出歷史上日食和月食發生的確切年代,再結合古籍中天象的記載,令人信服地確定了的確切年代。完成了工程。

 發散與問題:1、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2、光速都是3×108m/s嗎?

 3、光如果不是沿直線傳播,而是像水那樣向前流動,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不同?

 4、光速如果與現在的聲速相等,與現在相比又有什麽不同?教師請學生邊做邊解說。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手是肉色的,為什麽影是黑色的?

 2、所有的物體都有影嗎?

 3、影是怎樣形成的?

 4、影為什麽會隨手形的變化而變化?

 5、手影為何不在黑板上?光可能沿直線傳播。

 學生回答:實驗收集證據學生不會用煙霧來顯示光的傳播方向。

 學生交流:學生自己做給其他同學看。

 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光直線傳播的實例:學生可能沒有舉出日食和月食。

 學生活動:用自制的針孔照相機觀察蠟燭火焰的像。

 學生交流:可能觀察到屏上的是圓形的,正立的學生計算,給出地球半徑6.4×103km

 學生練習鞏固時間允許可讓學生討論,試著回答體現對學生的關懷

 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的指揮、引導作用滲透物理研究的方法——類比。

 這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可忽視,同時學生也在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思考,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體驗成功思維發散與應用物理學與人文科學的結合,體會科學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實施情感目標創設情境,再次進入活動語文與物理的結合,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上升為理論,處理好知識與技能的關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正確對待挫折、失敗,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意誌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在悄然實施。

 對知識內容再進行回顧,這樣不但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而且讓學生的思維從課堂上飛出課外,新問題的出現,促使他(或她)進行新壹輪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