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君子湯是補氣的,而且補氣的作用比較全面,後世很多補脾益氣的方劑多從此方衍化而來。大家可別小看裏面的四味藥,它們可是輔助人體正氣的好東西,很多病可能無從下手,但是只要有氣虛的存在,都可以通過補氣找到突破口。
中醫歷來重視人的“正氣”,也叫“中氣”,正氣足了,什麽外邪都不怕。過去有醫家如此比喻四君子湯,說若是服此湯後正氣充足,等邪氣進來壹看,滿屋子(身體)裏都是“君子”,自己根本就沒有立腳的地方,也就識趣地溜走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就是這個道理。此方通過補氣健脾,可對臟腑怯弱,面色萎白,四肢無力,心腹脹滿,不思飲食,腸鳴泄瀉,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等癥有較好的療效,其臨床應用以面白食少,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君、臣、佐、使
四君子湯被稱為“健脾補氣第壹名方”,雖然只有四味藥,卻是配比絕妙,君臣佐使搭配令人叫絕。
從原方的分量來看,補藥的分量小。既然是氣虛,為何不用力量大點的補藥呢?《黃帝內經》記載:“少氣者……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藥,不可飲以至劑。”因為壹個人如果氣少了,通過氣血的關系可知,血也不會充足。所以,如果補氣時用了大量的甘溫之品,可能會影響食欲,甚至胸悶。只有分量小壹些,才能不偏不倚,補氣而不傷血。
方中 人參 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胃。人參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大補元氣,特別是多年生的野山參,其藥用價值最高。從中醫藥學的角度來看,人參性平,味甘,微苦,歸脾、肺、心三經,有補元氣、安神益腦、固脫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來治療身體虛損、倦怠、健忘、頭暈目眩、陽痿、尿頻等病癥。
臣以苦溫之 白術 ,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白術性溫,味甘、苦,婦脾、胃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等。四君子湯中的白術壹般是炒白術,炒白術適宜患者體內的水濕不是特別重,只是需要補脾的情況。如果是自己制作四君子湯,患者的水濕很重,有腰酸不利等證時,應該用生白術,原因在於生白術利濕的作用較大,還“利腰臍間氣”。清朝名醫陳士鐸就很擅長用生白術,如果遇到脾腎有水濕的患者,他就會開出大劑量的生白術,這也是他治病的壹大特色。生白術還有止汗功效,著名的固表止汗的名方玉屏風散,裏面就是用的生白術。在婦科的應用裏,炒白術用得較多。另外,炒白術分為麥麩炒和土炒,其中麥麩炒的補脾作用較強,而土炒的止瀉作用更好。
佐以甘淡 茯苓 ,健脾滲濕。因為氣虛是由脾胃功能的虛弱,運化功能不足造成的。脾的運化功能不僅僅是將水谷的精微化生為氣血,還包括運化水濕,排泄出多余的部分。脾虛後運化水濕的功能也減弱了,所以在健脾益氣的同時,要用壹些淡滲下行的藥物。在健脾益氣的方劑裏用壹些淡滲下行的藥,這樣配合能更有效地健脾。
使以 炙甘草 ,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需要註意,當患者脾胃氣虛的時候,可用炙甘草,但是若患者同時咽喉不利,可改成生甘草,借助其解毒利咽的作用。四藥配伍,***奏益氣健脾之功。
氣虛體質者的良方
氣虛體質是指由於壹身元氣不足,以氣息低弱、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流感肆虐的季節,同在壹個辦公室,有的人特別容易感冒,有的人卻只是打上兩個噴嚏,另外壹部分人卻可能絲毫不受影響。通常我們會說那些容易感冒的人體質太虛了,其實,這就是“氣虛”。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說法,也就是說,氣足的人,比較容易抵禦各種病菌的侵襲,而氣不足的人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現代人常說的亞 健康 狀態,即時常感到疲勞者,便屬於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的表現是多樣的,但是最基本的癥狀只有幾個,如果大家覺得上文介紹的特征不太好記,可以通過下面這首歌訣來掌握氣虛的癥狀:“少氣懶言,聲低斷續,自汗畏風,動則加劇,易於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咣白,舌淡脈虛。”
壹個人中氣不足,肺氣也就虛了,氣不夠用所以不願意說話,語音低。氣虛脾虛,就會覺得全身沒有勁,就算不幹什麽重活,也會打不起精神,拿不出力氣,而且特別愛出汗,尤其是活動後會加重。同時,由於氣虛,面部的顏色咣白,咣白與淡白不同,淡白是臉上沒血色,淺淡的白,而咣白則是白裏透著青光。這些都是氣虛最主要的特征。
四君子湯可以說適合大部分的氣虛體質者,因為它雖然可以大補元氣,但藥性溫和,不至於虛不受補。當然,如果患者感受了寒涼,傷風感冒時就不能服用四君子湯了,以免收斂了外界的寒邪,加重病情。
“四君子”也可以加上粳米熬成粥,這壹食療方很適合立夏時節服用,以減少炎熱的夏季對身體的消耗。作為日常保養時,最好能將裏面的人參替換成黨參。這款粥適合補氣,可以作為男性抗疲勞的首選,當男性因為氣虛精力不足,註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時,不妨用它來補壹補。女人脾虛後容易臉色泛黃,乏力泛濫,老人脾氣都容易虛,免疫力下降,也可以嘗試服用。
參考用量: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
# 健康 科普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