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周末,拜閱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方勇擔綱主修的《子藏·道家部·莊子卷》,不禁感慨萬千!北大《儒藏》擔綱者,乃是北大學界泰鬥湯壹介;如今,上海華東師大,推出文化巨獻《子藏》,擔綱者,卻是學界中堅方勇,此實乃學界佳話,可謂是“北有儒藏,南有子藏”!
華東師範大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出版超大型古籍文獻整理工程《子藏》,如今已經率先出版了《子藏·道家部·莊子卷》,精裝16開本,162冊,幾乎搜羅了中國歷代莊子學著作的全部,***有302部之多,可謂是洋洋大觀!
這壹浩大的文化工程《子藏》的總編纂,就是浦江籍著名學者、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方勇先生。他介紹《子藏》出版的緣由時說:“《子藏》之‘子’,意取中國思想史諸子百家之‘子’。據章炳麟《諸子略說》所言,‘所謂諸子學者,非專限於周秦,後代諸家,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為主’——因此,子藏所錄諸子,不止先秦諸子,還有漢魏六朝子書,以及歷世學人的校核、註釋、研究專著,所謂‘搜天下之遺籍,極百家之大觀’。”
方勇先生,我素所敬仰。1992年12月2日,恰逢我21世先祖、元代大儒柳貫逝世650周年,浦江仙華詩社社長石學玢先生與秘書長毛壹帆先生,曾支持我編輯出版了《仙華詩詞——紀念柳貫逝世650周年特輯》,他們對嶄露頭角的浦江籍青年學者方勇,無不贊賞有加。
1993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他搜集輯校的《方鳳集》。我獲觀該書,獲益良多!《方鳳集》是方勇早期整理與研究古籍的初步成果。《方鳳集》壹直溫暖著、鼓勵著我、陪伴著我。讓我從壹名農村的青年農民,通過自學成才,走上了學術研究之路。
1996年3月,我從浙江省浦江縣圖書館辭去工作後,來到北大中文系遊學至今。我曾仿效方勇先生,參與整理出版了《柳貫詩文集》,並邀請張岱年、柳斌傑、柳斌等社會名流,為該書的出版題詞。新收入的近百篇柳貫佚文,也基本是我十余年的四處尋找,苦心搜集而來。如今,我還出版了《柳氏名門》等著作,發表了數以千計的各類文章,從事譜牒學、柳氏文化、曹聚仁等研究。我得以在京城立足,無不受到方勇先生堅韌不拔的學術追求精神的影響,真是感激不盡!
眾所周知,我的先祖柳貫,系方勇先祖方鳳的得意門生,我們可謂是“世交”。據家譜記載,我的曾祖母方氏,也是方鳳的嫡系後裔,可見我們還是“親戚”呢!
要說與方先生的見面,卻是在方勇1997年到北大中文系做博士後的時候。他在北大求學期間,我曾慕名去暢春園他的宿舍,拜會過他。壹見如故,無話不談,至今思之,歷歷如昨!
那時,我忙於生計,半工半讀,在北大出版社兼職,專職做《全宋詩》的校對,與方先生的往來並不多。再後來,聽說他畢業後,並未留校任教,而是南下到上海華東師大任教,為之深感遺憾。作為北大培養的博士後,如今成為學界精英的他,擔綱如此的文化重任,可謂是北大的種子,在異地開了花結了果,足以告慰栽培他的母校北大!
如此壹別,轉眼10余年。再次重逢於京城,方勇先生已赫然成名,可喜可賀!“十年磨壹劍”,他攜《子藏》晉京,可謂《子藏》壹出,名聞天下!
浙東學派之金華學派、永康學派,群星璀璨,名家輩出,作為彈丸之地的金華府屬地的浦江縣,更是人才輩出。其中梅執禮、錢遹、方鳳、柳貫、吳萊、宋濂、戴良、張孟兼、蔣興儔、曹聚仁、張世祿、吳茀之、張書旂、張振鐸、石西民、洪汛濤等,可謂獨領風騷,聞名全國!
如今浦江學界、畫界,也是人才濟濟,不乏其人。拜閱《子藏》,我不由自主地贊嘆:“浦江學風,後繼有人,方勇先生,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