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表達了什麽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表達了什麽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表達了詞人覺悟解脫,由凡入聖的心誌襟懷。

出自宋代黃庭堅《訴衷情·壹波才動萬波隨》,原文:

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壹波才動萬波隨,蓑笠壹鉤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譯文:

江上萬頃波濤壹個接壹個湧來,戴鬥笠披蓑衣的漁翁在江邊垂釣。魚兒正在水中深處,即使是深藏千尺也要釣上來。

魚兒吞下了魚餌又吐了出來,將信將疑遲遲不肯上鉤。漁翁歸來的時候已是水寒江靜,只見滿目青山明月當空。

賞析:

題序“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機,乃於表明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實對他的真實束縛。

詞的上片,“壹波才動萬波隨,蓑笠壹鉤絲”,這是幅寒江獨鉤圖,壹碧萬頃,波光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遊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於重淵深處,鉤入水動,波紋四起,環環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

“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沈淪不起,為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此刻,漁父專註壹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於釣鉤左右的情態。

詞的下片,“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這壹虛設之筆描繪了漁翁閉目凝神,心與魚遊的垂鉤之樂,這種快樂中,漁父舉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魚。末三句渲染出壹幅空靈澄澈的江漁歸晚圖:“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透射出壹種置身江天、脫落塵滓的逍遙追求,突出漁父這樣壹種澄靜淡遠的境界裏,任漂泊而不問其所至,也正是自張誌和至黃庭堅所立誌以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