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樞也。吳姖天門,日月所入。……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鉅,日月所入者。……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陽之山,日月所入。……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
《初學記》卷壹引《淮南子》:“月壹名夜光,月禦曰望舒 ,亦曰纖阿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纖阿為禦”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纖阿,月禦也。” 司馬貞 索隱引 樂產 曰:“ 纖阿,山名,有女子處其巖,月歷巖度,躍入月中,因名月禦也。”都來用作月亮的名稱,也作:明舒、素舒、圓舒。
南朝 梁 蕭統《銅博山香爐賦》:“吐圓舒於東嶽,匿丹曦於西嶺。”
屈原《楚詞·離騷》有記載:“前望舒使先驅兮”,王逸註:“望舒,月禦也。”洪興祖補註:“《淮南子》曰:‘月禦曰望舒,亦曰纖阿。’”可代指月亮,見於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晝競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望舒又名“纖阿”。“纖阿”,禦月者。見於《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陽子驂乘,纖阿為禦。”集解:“纖阿,月禦也。”索隱:“纖阿……美女姣好貌。又樂產曰:‘纖阿,山名,有女子處其巖,月歷數度,躍入月中,因為月禦也。’”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陽子 驂乘, 纖阿 為禦。” 司馬貞 索隱:“ 服虔 雲:‘ 纖阿 為月禦。或曰美女姣好貌。’又 樂產 曰:‘ 纖阿 ,山名,有女子處其巖,月歷巖度,躍入月中,因名月禦也。’”《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作 孅阿 ”。
《文選·束晳〈補亡〉詩之四》:“ 纖阿 案晷,星變其躔。” 李善 註:“《淮南子》曰:‘ 纖阿 ,月禦也。’”
南朝 宋 謝惠連 《前緩聲歌》:“ 羲和 、 纖阿 去嵯峨,覩物知命,使余轉欲悲歌。”壹說古之善禦者。《楚辭·劉向》:“ 纖阿 不禦,焉舒情兮?” 王逸 註:“ 纖阿 ,古善禦者。”
《淮南子》卷三《天文訓》:“至於虞淵,是謂黃昏。 ”
《太平禦覽》卷三:“《淮南子》曰:薄於虞泉,是謂黃昏。 ”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誇父。後土生信,信生誇父。誇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
《列子·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裏焉。”向秀《思舊賦》:“余逝將西邁,經其舊廬。於時日薄虞淵,寒冰淒然。”
《書·堯典》:“分命羲仲 ,宅嵎夷 ,曰暘谷 。” 孔 傳:“東表之地稱嵎夷 。” 陸德明 釋文:“ 馬 曰:嵎,海嵎也;夷,萊夷 也。”
漢 王粲 《遊海賦》:“處嵎夷之正位兮,同色號之穹蒼。” 明 方孝孺 《禦書贊》:“昧谷、嵎夷,髫童駘叟。大訓宏謨,傳誦人口。”
《書堯典》“宅嵎夷,其說有六”,(甲)
《孔傳》東表之地稱嵎夷,(乙)
《釋文》馬融曰,嵎、海嵎也,夷、萊夷也,(丙)
《後漢書東夷傳》夷有九種,曰畎夷、幹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昔堯合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巢山潛海,厥區九族,"是以九夷為嵎夷也,(丁)
《說文》嵎山在遼西,壹曰嵎鐵,旸谷也,(戊)
《薛士龍書古文訓》“嵎夷,海隅諸夷,今登州,於欽齊乘因以寧海州為嵎夷,今登州,”於欽齊乘因以寧海州為嵎夷,寧海州,今之牟平、文登壹帶,文登古屬寧海州所轄。(己)
《東坡書傳》當在東方海上。
《尚書.堯典》記載,羲和浴日的湯谷(旸谷)在壹個叫做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國註雲:“東夷之地稱嵎夷。”
《海外東經》“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壹日居上枝”。
《大荒東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裏,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壹曰方至,壹曰方出,皆載於烏”。
《大荒東經》: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
《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就像帝俊生黑齒壹樣,羲和生十日表示羲和的後代建立了十日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常羲為月禦(為月亮駕車的神),與羲和(日禦)同為帝俊之妻。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即為壹年十二個月。壹說常羲即為嫦娥,但無可靠依據。
《山海經》中,常羲又被稱為“女和月母”,因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稱之為“月母”,而所謂“女和”,則大概是因為她擔當著調和陰陽的重任。
為什麽月神要調和陰陽?這是由中國歷法的特點所決定的。和現代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所謂公歷不同,中國傳統歷法,是陰陽合歷,所謂陰陽合歷是指同時參照太陽和月亮(太陰)的運行規律制定歷法,由於太陽的周而復始的公轉決定了寒暑冷暖的推移循環,所以要根據太陽的運行確定歷法的季節,中國傳統歷法中的節氣就是典型的節氣;另壹方面,由於月相的晦朔弦望的變化十分明顯,可以據以紀日子,所以中國傳統歷法又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月份,由此就形成了典型的陰陽合歷。
陰陽合歷方便百姓使用,據陽歷的節氣務農時,據陰歷的月相知時日,但是卻有壹項很麻煩,就是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周期參差不齊,不可公約,太陽公轉壹周大約需要365天,而月亮繞地壹周則大約28天,壹年包含十二個月還余10多天,如果不加調整的話,過不了多久就會導致季節和月份發生巨大的錯位,比如說今年的驚蟄在二月,過兩年可能就到了三月,這就是日月運行不同步、陰陽不齊導致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置閏,即每間隔幾年(三年)就在壹年十二個月之外增加壹個月,這個月就叫閏月。
說到這裏,就可明白月神常羲為什麽叫“女和月母”了,因為常羲負責制定陰歷月份,因此她必須保證陰歷月份能夠與陽歷的季節相協調,也就是說調和陰陽,所以以“女和”為名。
《山海經》說:“有女和月母之國。……處東北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就是說的這個意思。東北方在時間上相當於壹年歲末,這個時候就要對壹年來日月運行情況進行累計,設置閏月(最初閏月都設置在歲末,叫十三月),使日月行次實現同步,這就叫“使無相間出沒”。由此可見,常羲所從事的仍是維護宇宙之秩序的工作,所以也屬於創世之神之列。常羲為少昊之母,她與姐姐羲和開創了新天地。
《山海經.海外東經》曰:“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裏,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壹日方至,壹日方出,皆載於烏”。
“壹日方至,壹日方出”是太陽從東方(湯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歸墟沐浴,太陽雖是同壹個但已是又壹天。“皆載於烏”與“禺谷”之觀念來自炎帝族, 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陽中的鳥的圖案,朱雀、朱鳥為炎帝族的觀念。
《淮南子》說“日中有鵔鳥”,即三足鳥。
《大荒北經》“誇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誇父是太陽崇拜最登峰造極的象征。《山海經》真實地記錄了這位炎帝的業績。禺谷之名得自“禺”——誇父(猴)圖騰,當然不壹定是從帝榆罔開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
《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因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