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焚書坑儒是何意?出自於哪?

焚書坑儒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毀滅古老文化,殺害文人。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統壹天下稱帝後,又打敗了強大的匈奴,非常高興。就吩咐犒賞三軍,大宴群臣。席間,有個博士說道:“殷、周兩朝的王位傳了壹千多年,是因為分封子弟功臣得到各地諸侯輔佐的緣故。如今陛下有了天下,皇室子弟卻都是普通人。壹旦出了事,靠誰來援救呢?凡事都效法古代才能長久。”

丞相李斯馬上接著說:“黃帝等五帝辦事不相重復,夏、商、周三代制度也不因襲守舊,所以能興旺安定,並不是故意要同前代相反,而是因為時代不同,不能不有所改變。如今陛下開創了大業,建立了萬世功業,怎麽能再去效法三代的做法?現在天下太平,法令統壹,百姓理應好好經商,種田,儒生也要好好學習和遵守法令制度。但是,就是有壹些儒生不學今而專學古,他們糾集起來,向百姓造謠,制造混亂,如果不禁止這種風氣,皇帝的權威就會降落。為此,我請陛下下達壹個法令:凡不是秦國記載的歷史,都把它焚燒掉,凡不是博士所掌管的典籍,包括藏有的《詩》、《書》、諸子百家的著作,由官府人員全部集中起來,堆在壹起燒掉。凡是幾個人在壹起談論《詩》和《書》的,處以死刑;凡是引用古書反對時政的,全族處死。官吏有知情不檢舉的,與犯人同罪。法令下達後30天內不把這些書交出來焚燒的,處以黥刑,並罰四年勞役。醫藥、算卦、種植等方面的書,可以不焚燒。”

秦始皇同意李斯的建議,命他起草法令。不久,就公布了焚書的法令。

當時,秦始皇正在尋找所謂長生不老之藥,結果花了許多錢財,還是沒能弄到。後來,他又聽信了專搞迷信的侯生與盧生兩人的謊言,讓他們再去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這兩人知道不可能找到這種仙藥,私下議論說:“始皇帝的為人,殘暴專橫,自以為是。他出身於諸侯,並吞天下後,為所欲為,以為自古以來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他喜歡用刑罰、殺戮來樹立威信。大家唯恐獲罪,只圖保持俸祿官位,無人敢效忠進諫。秦法規定,壹個人不能兼有兩種以上的方技:如果方技試驗無效,往往要處死。觀測天象的多達30人,都是很好的讀書人。他們害怕觸犯忌諱,只是壹味奉承,不敢直言他的過失……”

兩人合計了好久,最後決定逃走。秦始皇知道後大怒道:“盧生等人我很信任他們,還賜給他們許多東西,如今卻說我的壞話並逃跑,在鹹陽的許多儒生,我派人偵察下來,他們中有的竟在散布妖言,惑亂百姓,真是可惡!”

於是,秦始皇讓禦史對所有的儒生都進行考察審問,又讓儒生們互相檢舉揭發。他親自圈定把違犯禁條的460多人全部活埋在鹹陽。

後來,人們把這兩件事聯系起來,形成了“焚書坑儒”這條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