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時候的許多文化精髓都流傳到了今天,包括我們的衣、食、住、行等領域的風俗習慣,在有些方面或許就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化的流傳需要載體,比如在我們周圍,有許多寺廟和公園等公***場所,以某位古人作為主題,如武侯伺,就是後世紀念諸葛亮的伺堂。今天我們來壹起認識壹些我們中國歷史文化的常見載體——古樓,它們所承載的歷史,都值得我們學習。
天壹閣
1.浙江寧波天壹閣
天壹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區,建於明朝中期,具體時間是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當時明朝兵部右侍郎範欽所建的私家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天壹閣是以藏書文化為特色,融社會歷史、藝術於壹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現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以明朝地方誌和科舉錄最為珍貴。天壹閣建築古樸,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天壹閣在防火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在建樓時,範欽還在樓前開鑿壹方水池,名為“天壹池”。水池其實是消防池,環植竹木,池水經暗溝與藏書樓旁邊的月湖連通,如遇意外,便能引水滅火。
鐘鼓樓
2.西安鐘鼓樓
西安鐘鼓樓是西安鐘樓和西安鼓樓的合稱,位於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物,兩座明代建築遙相呼應,蔚為壯觀。其中西安鐘樓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昔日樓上懸壹口大鐘,用於報警報時,故名“鐘樓”。西安鼓樓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比鐘樓的建造時間稍早,樓上原有巨鼓壹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古時擊鐘報晨,擊鼓報暮,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同時,夜間擊鼓以報時,“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壹夜***報5次。相傳就是為了使鼓聲能傳遍全城,所以建造該高樓,設置大鼓。
天心閣
3.湖南長沙天心閣
天心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中心地區東南角上,是長沙古城的壹座城樓。天心閣始建於明朝末年,清朝乾隆年間重修天心閣。天心閣原名“天星閣”,其名源於明代盛傳的“星野”之說,按星宿分野,“天星閣”正對應天上“長沙星”而得名,因此這裏曾是古人觀測星象之所,人們多願在此祈福消災。天心閣由於地勢高,為攻守險要,這裏便成了兵家必據之地。據同治四年記載,當時城墻高三十三米,加閣高***計四十八米,為古時重要的軍事防禦要塞。1852年太平軍西王蕭朝貴率部進攻長沙,與清軍鏖戰,被擊斃於天心閣下。
閱江樓
4.江蘇南京閱江樓
閱江樓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獅子山巔,屹立在揚子江畔,江南四大名樓之壹。閱江樓喻閱江攬勝之意,樓高五十二米,外四層暗三層,***七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古典的皇家氣派。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在國都南京城西北獅子山開始建壹樓閣,但是只建了地基就停建了,直到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準建造閱江樓,2001年才得以完工。閱江樓的建設,是因為朱元璋在其稱帝前,在獅子山上以紅、黃旗為號,指揮數萬伏兵,擊敗了勁敵陳友諒40萬人馬的強勢進攻,為其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特建此樓作為紀念。
大觀樓
5.雲南昆明大觀樓
大觀樓,位於雲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築。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巡撫王繼文興建。康熙二十九年,巡撫王繼文巡察四境,路過此地,看中這裏 的湖光山色,命人鳩工備材,修建亭臺樓閣,取名大觀樓。而大觀樓之所以能躋身“中國名樓”, 是因為壹個布衣寒士孫髯翁在大觀樓寫了壹180字長聯,此聯驚世駭俗,被譽為“海內外第壹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該天下第壹聯。
蓬萊閣
6.山東煙臺蓬萊閣
蓬萊閣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是壹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秦始皇訪仙救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傳說及“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傳說公元前3世紀,中國的統治者秦始皇聽說這裏生產壹種長生不老的藥物,而且還有神仙出沒。於是他下令讓壹個叫徐福的人,帶領著很多童男童女前往尋找神藥。而後來漢武帝也曾到此求仙藥。
鸛雀樓
7.山西永濟鸛雀樓
鸛雀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時期(約在557——580年間),歷經隋朝、唐朝、五代、宋朝、金後,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進攻中原,毀於兵,僅存故址。現在的鸛雀樓是新中國成立後重新興建的。古時候的鸛雀樓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如今的鸛雀樓是現存最大的仿唐建築,在建築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朝風格。
滕王閣
8.江西南昌滕王閣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唐朝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而流芳後世。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恒的經典。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重建達29次之多。1989年10月8日,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勝利落成。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吉祥風水建築,有傳言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
嶽陽樓
9.湖南嶽陽嶽陽樓
嶽陽樓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古城西門城墻之上,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嶽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嶽陽樓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北宋範仲淹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更使嶽陽樓著稱於世。
黃鶴樓
10.湖北武漢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享有“天下江山第壹樓”、“天下絕景”之稱,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唐朝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壹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據傳說,古時此地原來是壹家酒樓,壹個道士為感謝店家“千杯之恩”,臨走時畫了壹只鶴掛在酒樓裏,該酒樓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十年後,該道士再來,只見他吹著笛子乘著壹只黃鶴直上雲天。店家為了紀念這名道士,就在該地建樓,取名“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