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厄爾尼諾事件歷史中的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事件歷史中的厄爾尼諾現象

沿著南美洲海岸流動的秘魯洋流是壹股寒冷的洋流。受與秘魯海岸幾乎平行的東南信風吹拂,表層海水向近海流動,深層海水上湧補充,同時攜帶營養物質到上層,於是浮遊生物繁盛,吸引了大量秘魯沙丁魚等冷水魚在此繁殖棲息,使這壹帶成為東南太平洋著名的漁場。但在某些年份,東南信風暫時減弱,太平洋赤道逆流南支越過赤道,沿厄瓜多爾沿海南下,導致厄瓜多爾和秘魯沿海水溫迅速上升,大量冷水性浮遊生物和魚類因不適應新環境而死亡。因為聖誕節前後,也就是聖子耶穌誕生的時候,沿海水溫上升最為劇烈,秘魯居民將這種海水溫度的季節性上升稱為厄爾尼諾(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音譯,意為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發生時,秘魯捕撈量嚴重減少,影響了世界飼料市場供應;魚類屍體堆積在海邊,汙染周圍海水;沿海地區和島嶼的海鳥因缺乏食物而逃離,這影響了海鳥糞的工業生產,並使工人失業。厄爾尼諾現象不僅給南美洲沿岸的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災難,而且經常導致災難性的全球氣候異常,如持續的世界範圍的洪水、暴風雪、幹旱和地震,在報紙上壹般稱為厄爾尼諾現象(事件),而科學家將大範圍內月平均海面溫度高於1度的那些季節稱為厄爾尼諾年。1982-1983期間,平時比較幹燥的赤道東太平洋降水大增,夏季南美西部出現異常暴雨。厄瓜多爾、秘魯、智利、巴拉圭和阿根廷東北部遭受洪水襲擊,厄瓜多爾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多15倍。洪水沖垮了大壩,淹沒了農田,導致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在美國西海岸,加州沿海道路被淹,內華達等5個州的洪水和泥石流高達9米。太平洋西側,澳大利亞因幹旱引發的叢林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印度尼西亞東加裏曼丹發生森林火災,波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大火產生的濃煙中斷了馬來西亞的航空運輸,三個州被迫定量供水。新加坡的高溫是35年來最嚴重的。據統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200億美元。從東部到中部可以到達整個熱帶太平洋。現在,厄爾尼諾壹詞已被氣象學家和海洋學家用來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大規模異常變暖現象。壹些專家學者的研究表明,厄爾尼諾與印度、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地的幹旱,赤道太平洋群島、厄瓜多爾、秘魯、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的異常多雨有密切關系,還與西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熱帶風暴減少、日本和東北地區夏季低溫、中國降水有關。

65438年3月至1997年3月,熱帶中、東太平洋海面異常升高。到了7月,海面溫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由此引起的氣候變化在壹些地區已經顯露出來。諸多跡象表明,赤道東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經結束,開始向溫水期轉變。科學家認為,新壹輪厄爾尼諾現象開始形成,並將持續到1998年。就是從這壹刻開始,地球上的氣候開始變得混亂。

在南部非洲,厄爾尼諾帶來了自1997年以來最嚴重的幹旱,並威脅到約500萬人的饑荒。在西太平洋,厄爾尼諾抑制了降雨,使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陷入幹旱,並引發了森林火災。東太平洋沿岸的國家,智利、秘魯、厄瓜多爾、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東部,遭受了暴風雪的襲擊。智利13個地區中有9個遭受洪災,災民超過51000人。在阿根廷和智利邊境地區,安第斯山脈積雪最深達4米,道路被封鎖,民眾被包圍。厄瓜多爾沿海地區爆發山洪,通訊中斷,數千人無家可歸。造成這場海洋生物災難的,是秘魯寒流北部海域自西向東流動的壹股赤道逆流——厄爾尼諾暖流,總體較弱,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那壹年,它的生命力增強了。被南美大陸阻擋後,會掉頭流向南方秘魯寒流所在的地區,使這裏的海水溫度突然升高3℃ ~ 6℃。曾經生活在這片海域的冷水浮遊生物和魚類因為不適應這種溫暖的環境而大量死亡。以魚為食的海鳥和海洋動物因找不到食物而餓死或轉移到其他地方。在災難最嚴重的日子裏,秘魯利馬外港卡亞俄的海面和海灘上布滿了魚類、海鳥和其他海洋動物的殘骸。動物屍體腐爛產生硫化氫,使海水變色發臭,使港內船只的水下船體變黑,並隨著吹向大陸的霧或海風濺到港口附近的建築物和汽車上,使其表面塗上壹層黑色,好像有人用油漆塗過壹樣。當地人把這個厄爾尼諾塗鴉叫做卡亞俄的畫家。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海表溫度異常升高導致海洋上空大氣溫度升高,破壞了大氣環流中熱量和水汽正常分布的動態平衡。這種海氣變化往往伴隨著全球範圍內的災害性天氣:忽冷忽熱,晴天的地方被淹,雨天的地方被烈日烤焦。壹般來說,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降雨量會大大增加,引發洪水,而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西太平洋則幹旱少雨。據不完全統計,本世紀以來共發生了17次厄爾尼諾現象(包括最近壹輪的1997 ~ 1998次厄爾尼諾現象)。季節不固定,半年到壹兩年不等。強度也不壹樣。從1982到1983的那次很強,持續了兩年,災害頻發,造成約1500人死亡,至少10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

與前幾次壹樣,新壹輪厄爾尼諾現象也影響了中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可以削弱來自東南海洋的夏季風強度,導致夏季降雨帶位置偏南,造成南方暴雨,北方嚴重幹旱的異常現象。6-8月期間,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極端高溫,首都北京在此期間天氣異常悶熱,使得空調的銷售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往年夏季出現高溫的長江中下遊地區,重慶、武漢、南昌、南京四個火爐中有兩個熄火。由於山東等北方省份持續高溫,發生了罕見的幹旱。黃河山東省利津水文站斷流222天,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與此同時,南方很多地方的降雨量也比往年多了很多。據悉,澳門1997前8個月的降雨量超過了過去40年的年均降雨量。香港的降雨量也打破了歷史上的降水量記錄。7月1日香港回歸當天,連綿的大雨伴隨著自始至終的隆重交接儀式,令人印象深刻。總的來說,在厄爾尼諾的影響下,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較常年偏高,南澇北旱現象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