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列子的成書經歷

列子的成書經歷

列子成書大體經歷三個階段:

1、列子死後,門人據其活動與言論編撰而成,不止八篇。

2、漢人在此基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訂而成八篇之數,而成《漢書.藝文誌》上著錄的八篇之數。

3、張湛據其先人藏書,及在戰亂後收集到殘卷,“參校有無,始得完備”。並依照《漢書.藝文誌》所記八篇,編撰成今本《列子》。由於在編撰過程中,為疏通文字,連綴篇章,必然加進張湛本人的壹些思想與他編的壹些內容,所以,今本《列子》雜進壹些魏晉人的思想內容、語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歷三時而成書的《列子》,雜就難免了,說見張清華先生《道經精華.列子.前言》。

古代張湛曾說“往往與佛經相參”,隱晦的指出佛經受列子影響。而楊伯峻〈辨偽文字輯略〉引朱熹言:“又觀其言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者,即佛書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之所由出也。他若此類甚眾,聊記壹二於此,可見剽掠之端雲。”如此斷章取義就如同柳宗元與清民疑古派的質疑,列子偽書說是從唐代柳宗元辯列子發端,而實際柳氏也並未斷言列子為偽。只是對其中幾點略有疑問。卻引來了後代不少極端化的呼應,遂積非成是。然而朱熹的意見是以為佛書剽竊《列子》,在《語類》中說得更為明白:“‘今看《圓覺》雲‘四大各散,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是竊《列子》‘骨骸反其根,精神入其門,我尚何存”語。’”(卷126)。

研究著作有武義內雄《列子冤詞》、藥默生《先秦諸子文選·列子選註》、嚴靈峰《列子辯誣及其中心思想》、張松輝 《新譯沖虛至德真經·導讀》、高晨陽 《沖虛經》、馬達《列子真偽考辨》、蕭登福《列子探微》、鄭良樹《諸子著作年代考》、權光鎬《列子研究》 、張鴻愷《列子對老子思想之繼承與發揚》、蕭登福《公孫龍子與名家》、管宗昌《列子研究》、《道家文化研究》第壹輯 、《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輯 、《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輯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五輯、天野鎮雄、小林勝人、三上誠治郎、陳鼓應、湯用彤、胡家聰、陳廣忠、馬達以及其他諸家等等。單篇論文有鄭良樹《論近世古籍真偽學的兩個趨勢-以《列子》為例》、周紹賢〈列子考證〉、羅漫《《列子》不偽和當代辯偽學的新思維》、胡家和 《從《文選》李善註引《列子》論今本《列子》的壹些問題》、林義正《論列子之“虛”》、岑仲勉《列子非晉人偽作》、《再論列子真偽》、劉林鷹《列子抄襲佛經論三個硬據之駁議》、《列子的真幻觀有本土來源》以及其他主真諸家之說等等。

在國外目前來說,對《列子》全面作考據而最具規模者有二,其壹乃日本山口義男《列子研究》(東京:風間書房,1976.12)壹書,其書之總結乃推定《莊子》有取於《列子》,見該書頁569,及書中池田末利之序文。其二即小林勝人《列子研究》(東京:明治書院,1981.9)作者持非偽書論之立場 。